时间: 2025-04-25 12: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10:33
原文展示:
次韵孟师翰凤儿花滴滴金 张榘 〔宋代〕 物理纷以移,血或化为碧。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纷繁变化,有时鲜血也可能凝成碧玉。谁知道秋天的草花,不会像金色的水滴一样闪耀。它们并非由冶炼者铸造,却自然散发着美丽的光泽。可惜在市井中被误抓,每一次经过都引人注目。
注释:
诗词背景:
张榘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对孟师翰的诗作的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进行创作。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误解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草英的独特感受。诗中“血或化为碧”一句,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了极端忠诚或牺牲的情感。而“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则进一步以金色的水滴比喻秋草英的美丽,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和不可多得。后两句“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和“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认为自然之美不应被世俗所玷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诗人通过对秋草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血或化为碧”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庄子·外物》 B. 《孟子》 C. 《论语》 D. 《诗经》
诗中“秋草英,不作金点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美的赞美 B. 对世俗的批判 C. 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D. 对极端忠诚的赞美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