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09
原文展示:
穿云踏月登茅岭,一阵西风吹客衣。松俨立兮如伏,山週回兮若帏。竹泉清可鉴,苔石坐忘归。鹤唳空霭,猿啼翠微。白露下,碧烟飞。适意,忘机。嘘,欷。
白话文翻译:
我穿过云层,踏着月光登上茅草覆盖的山岭,一阵西风吹动着我的衣裳。松树庄严地站立,仿佛在俯伏,山峦环绕,如同帷幕。竹林中的泉水清澈可见,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忘记了归去。鹤在空中的雾霭中鸣叫,猿在翠绿的山腰啼鸣。白露落下,碧绿的烟雾飘飞。感到舒适自在,忘记了世俗的机巧。叹息,感慨。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登山游玩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穿云踏月登茅岭”描绘了作者登山的情景,云雾缭绕,月光照耀,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松俨立兮如伏,山週回兮若帏”通过对松树和山峦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庄严和宁静。“竹泉清可鉴,苔石坐忘归”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沉浸和忘我。最后,“适意,忘机”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作者通过对松树、山峦、竹泉、苔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庄严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穿云踏月登茅岭”描绘了什么情景? A. 作者在山中行走 B. 作者在云雾中登山 C. 作者在月光下登山 D. 作者在山中休息 答案:B
诗中“松俨立兮如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适意,忘机”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B. 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C. 作者对自然的欣赏 D. 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