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6:47
曾掌兰台纂旧闻,
亦瞻玉座和来薰。
戆愚漫有诛奸笔,
疏拙元无乞巧文。
执简自知愧南董,
免冠谁肯救朱云。
消磨不尽惟诗在,
社友寻盟意尚勤。
我曾在兰亭掌管文书,整理古老的文献,
也曾在玉座前,聆听和煦的春风。
愚笨的人随意写下对奸邪的批评,
拙劣的文字本没有求取巧妙的文采。
我深知自己愧疚于南董(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谁愿意为我解救朱云(指忧愁的境遇)呢?
唯有诗歌能够让我消磨时光,
而朋友之间寻求盟约的情意仍然热切。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子静,号石庵,擅长诗词,尤以五言绝句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及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而不失深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掌管文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自谦与对友谊的珍视。其间流露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以及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谦逊与自省。他以“兰台”作为开篇,暗示自己与古老文献的渊源,既是对过往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诗中提到的“戆愚”与“疏拙”,表现出他对当下文学环境的批判,反映了对那些肆意抨击却无能为力的人的不屑。同时,诗中“南董”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文学传统的敬仰。
在情感层面,诗人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在岁月流逝中对诗歌的执着。最后一句“社友寻盟意尚勤”则是对友情的美好期许,表现了他对同道中人的珍惜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我反思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怀,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以及对友情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台”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文书管理
C. 友情
D. 诗歌
作者对自己文学才能的态度是?
A. 自满
B. 自谦
C. 自负
D. 自弃
诗中“社友寻盟意尚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孤独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对比,刘克庄的诗更加内敛,反映内心的挣扎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李白则更为豪放,追求自由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