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03
村村桑暗少桑姑,
户户麦丰无麦奴。
又是一年春事了,
缫丝捣麦笑相呼。
在各个村庄里,桑树阴暗,桑姑(养蚕的妇女)却越来越少;每家每户的麦子都长得很好,但却没有人来收麦。又是一年春天来临,缫丝的、捣麦的妇女在互相欢笑呼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桑”和“麦”,分别代表了养蚕和种麦两种重要的农作和手工业,这在古代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以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学造诣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国家命运、个人遭遇,反映社会百态。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微之际,诗人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反映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他对故乡的深切关怀。
《蚕麦》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虽然表面上写的是桑树与小麦的生长情况,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桑树和麦子的生长,揭示了农村经济的变化:一方面,桑树茂盛,但从事养蚕的妇女却在减少,这暗示了养蚕业的衰退;另一方面,麦子丰收,却没有人来收割,这反映了农民劳动力的缺乏或者社会结构的变迁。
后两句则表现了春天的到来,缫丝、捣麦的妇女欢声笑语,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气息和农村的生机。这种欢笑声中,既有辛勤劳动的乐趣,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诗中展现的农村场景,既是对传统农业社会的怀念,也透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既有对故乡景象的眷恋,也有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村的桑树与麦子的生长,表现了对传统农业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变迁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桑姑”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缫丝”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蚕麦》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但陆游更侧重于描绘农村的经济变化,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遭遇。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