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51
咏枣
王象晋 〔明代〕
蓐收司契物华新,
累累丹苞日可亲。
汉帝殿前曾郑重,
吕仙亭下诧奇珍。
味逾石蜜甜偏永,
红迈朱樱色莫伦。
怪道仲思名姓著,
好同玉李供枫宸。
这首诗描写了新鲜的枣子,仿佛是大自然的礼物,鲜红的果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汉朝的皇帝在宫殿前曾经重视过这种果实,吕洞宾在亭子下也曾感到惊奇。枣子的味道比石蜜还要甜,并且色泽比朱樱还要鲜艳。真是令人惊叹,仲思(指屈原)因它而声名显赫,仿佛与玉李一样,是供奉在皇家殿堂的美味。
作者介绍
王象晋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季节,正值枣子成熟之际,诗人借此描写枣子的美味与珍贵,表达对自然馈赠的赞美。
《咏枣》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枣子的美味与独特之处。诗歌开篇即用“蓐收司契物华新”带出时节,表明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枣子的成熟正是自然法则的结果。接着,诗人以“累累丹苞日可亲”形容枣子的色泽鲜艳、饱满,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照耀下的诱惑。
随后,诗人提到汉帝和吕仙,赋予枣子更深的文化意义,表明其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是一种历史的象征。汉朝皇帝的重视和吕洞宾的惊艳,显示了枣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比较,强调了枣子的味道之甜,色泽之美,进一步深化了枣子在自然与文化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借用历史典故提升了主题的深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馈赠与文化的传承,表现了诗人对枣子的赞美,既是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汉帝”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明朝
C. 汉朝
D. 宋朝
诗中“味逾石蜜甜偏永”是强调什么?
A. 枣子的颜色
B. 枣子的味道
C. 枣子的形状
D. 枣子的历史
“吕仙亭下诧奇珍”中的吕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关羽
B. 吕洞宾
C. 李白
D. 屈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咏枣》与《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着重于对自然果实的赞美,后者则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