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侍家君诣洞霄宫道出天竺山纪兴》

时间: 2025-04-26 03:30:20

诗句

九里松队路,三天竺国山。

日蒸岩雾紫,花点石苔斑。

溪尽寺方到,云深僧独还。

吟行随仗履,踪迹出人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20

原文展示:

九里松队路,三天竺国山。
日蒸岩雾紫,花点石苔斑。
溪尽寺方到,云深僧独还。
吟行随仗履,踪迹出人间。

白话文翻译:

在九里长的松树林中,我们沿着小路前行,来到三天竺国的山上。阳光蒸腾着岩石上的紫色雾气,花朵点缀着石头和青苔。溪水流尽后,才到达寺庙,深云之中,僧人独自返回。我吟唱着,脚步轻盈,如同离开了人间。

注释:

  • 九里:指路程的长度,九里即约三公里。
  • 松队路:松树成行的小路。
  • 三天竺国:天竺,即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 日蒸:阳光照射、蒸腾的意思。
  • 岩雾紫:岩石上的雾气呈紫色,形容景色迷人。
  • 花点石苔斑:花朵点缀在石头和青苔上,形成美丽的自然图案。
  • 溪尽寺方到:溪水流尽之后,才到寺庙。
  • 云深僧独还:云雾深处,僧人独自返回。
  • 吟行随仗履:吟唱着走路,仗指的是拐杖。
  • 踪迹出人间:脚步的踪迹仿佛超脱了凡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茂之,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常在诗中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禅意,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茂之游览天竺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僧人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景象既有仙境般的美丽,又透出一种超然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茂之的《侍家君诣洞霄宫道出天竺山纪兴》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天竺山的秀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

首句“九里松队路”勾勒出松树林立的小路,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日蒸岩雾紫”则生动地描绘出光线与雾气交织的瑰丽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梦幻之中。诗人以“花点石苔斑”展现了生机与自然的和谐,石头与青苔上的花朵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下半部分的“溪尽寺方到,云深僧独还”,转向了寺庙的意象。这里的“云深”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深邃,也暗示了僧人的隐逸与超脱。最后的“吟行随仗履,踪迹出人间”,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心灵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传达了一种对尘世的超脱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里松队路:开篇描绘出一条蜿蜒的小路,松树林成行,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2. 三天竺国山:提到天竺国的山,增加了异国情调与历史的厚重感。
  3. 日蒸岩雾紫:阳光照射下的紫色雾气,生动形象,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神秘与美丽。
  4. 花点石苔斑:花朵如点缀般分布,展现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5. 溪尽寺方到:溪水流尽后,才到达寺庙,暗示着宁静与清净的追求。
  6. 云深僧独还:云雾深处,僧人独自返回,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孤独与宁静。
  7. 吟行随仗履:吟唱着走路,仗指拐杖,表现出轻松愉悦的心境。
  8. 踪迹出人间:脚步似乎超出了人世,体现出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蒸岩雾紫”,将阳光与雾气比喻成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 对仗:如“溪尽寺方到,云深僧独还”,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花点石苔斑”,使自然景物生动起来,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永恒。
  2. 岩雾:神秘而美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超脱的境界。
  3. 花朵:生命与美的象征,体现自然的生机。
  4. 寺庙:象征宁静与精神的寄托。
  5. 云深:代表着深邃与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竺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中国
    • B. 日本
    • C. 印度
    • D. 泰国
  2. “溪尽寺方到”的意思是什么?

    • A. 到达寺庙需要经过溪水
    • B. 溪水流尽后,才到达寺庙
    • C. 寺庙在溪水的上游
    • D. 寺庙和溪水没有关系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他对尘世的超脱?

    • A.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
    • B. 通过描绘城市生活
    • C. 通过叙述历史事件
    • D. 通过谈论政治问题

答案:

  1. C. 印度
  2. B. 溪水流尽后,才到达寺庙
  3. A.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宁静,但更强调山水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 杜甫《望岳》:虽同为山水题材,杜甫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茂之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蔬圃 村舍杂书 杂兴六首 其一 示元礼 社日小饮 书意 书意 东斋杂书 园中杂书 春日杂兴十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疋字旁的字 包含六的成语 舑小 被发徒跣 无寇暴死 法不容情 略施小计 麦浪 马字旁的字 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彻膳 缀言 审开头的成语 骨字旁的字 诲而不倦 木字旁的字 领有 干字旁的字 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