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5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52:44
虞美人 六月十三日作,用钝根韵
天灾鬼虐谁能记。生长伤心地。
声声苦雨诉琵琶。深怕江南此后竟无花。
一群犬豕顽如土。不解冠裳古。
吴淞风起逼人寒。待到龙飞破壁笑相看。
这场天灾和鬼神的残害,谁能记得?
我生长在这伤心的地方。
那一声声的苦雨像琵琶在诉说,
我深怕江南以后再也没有花朵了。
一群像土一样愚蠢的犬豕,
根本不懂得古代的礼仪和衣服。
吴淞的风起得让人感到寒冷,
等到龙飞破壁时,我们再相视而笑。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难。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感受到深切的忧虑与悲哀,写下了此诗。
这首诗以“天灾鬼虐”开篇,立刻引入了一个悲惨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通过“生长伤心地”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与无奈,暗示着他所处的环境充满了痛苦和悲伤。随着“声声苦雨”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这种手法使得自然景色不再单纯,而成为了情感的载体。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绘愚蠢无知的人,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犬豕顽如土”不仅是在描绘人们的愚蠢,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最后的“吴淞风起逼人寒”,喻示着即将来临的寒冷与困苦,给人以压迫感。
整首诗不仅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也在语言上展现了高旭对诗歌艺术的独特把握,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反映了诗人对故乡与人世的深情与无奈,展现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犬豕”主要用来象征什么?
A. 聪明
B. 无知
C. 勇敢
D. 忍耐
“声声苦雨诉琵琶”中“琵琶”用来比喻什么?
A. 幸福
B. 痛苦
C. 怒火
D. 轻松
诗中的“吴淞风起逼人寒”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悲凉
C. 快乐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