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45:20
芦沟之桥走百货,
柴车阻塞断人过。
前车脱轭扶牛立,
后车挨帮骑马坐。
须臾十车五车横,
千车百车不肯行。
日中相望愁日暮,
九衢遥瞩走峥嵘。
豪贵驰来鞭挞厉,
回辕让路开复闭。
念子气骄衣裳单,
天寒露宿真拙计。
都城百雉开九门,
九门亦复如云屯。
侯家应有车千辆,
牛马风尘日月昏。
忆昔子针来奔晋,
华轩炙毂夹道进。
观者惊愕未敢言,
雷轰电掣公卿震。
富贵事君莫等伦,不见诗咏车辚辚。
寄言行役冠裳客,好避驱车独力人。
在芦沟桥上,商贩们往来不断,
柴车堵塞了道路,行人无法通过。
前面的车脱了轭,牛被扶起站立,
后面的车挨着,骑马的人坐着。
不一会儿,十辆、五辆车横在路上,
千辆、百辆车都不肯前行。
正值正午,看着远方愁绪渐生,
在九条大道上,目光追寻那些辉煌。
富贵人家驱车而来,鞭声响亮,
回车让路,开合无常。
想到孩子们的骄傲,衣衫单薄,
天寒露宿,真是愚蠢的计划。
都城百雉高耸,开着九道门,
九门又像云一样聚集。
侯家的车子应该有千辆,
牛马在尘土中,日月交替。
想起从前,子针奔赴晋地,
华丽的车子夹道而进。
观者惊愕,未敢言语,
雷鸣电闪,公卿震惊。
富贵何必事奉君主,
不见诗中描述车辚辚。
寄语那些身着华丽衣服的客人,
最好避开驱车行走的独行人。
冯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对人世的深刻观察。
《芦沟桥行》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交通不便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芦沟桥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商业繁荣与交通困扰。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生活艰辛的思考。
《芦沟桥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芦沟桥的繁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对交通堵塞的细致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焦虑。前车脱轭、后车挨帮的场景,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交通的混乱与不可控。
诗中还表现了富贵人家的骄奢与对平民生活的漠视,特别是“念子气骄衣裳单,天寒露宿真拙计”一联,直指那些富贵人家对普通人生活困苦的无动于衷,显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诗人在写到“寄言行役冠裳客”时,向那些身着华服的行者发出警示,提醒他们要避开繁忙的车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性的关怀。
整首诗在描写繁忙交通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社会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蕴。诗人用生动的语言与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与人情。
整首诗通过对繁忙交通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无奈,展现了富贵与贫困之间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艰辛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芦沟桥行》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冯溥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柴车”主要指什么?
A. 货车
B. 农用车
C. 运输车辆
D. 豪华轿车
“念子气骄衣裳单”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关心孩子的生活
B. 对时装的热爱
C. 向富贵人家抱怨
D. 对生活的无奈
《春望》和《芦沟桥行》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但《春望》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忧愁,而《芦沟桥行》则侧重于交通的繁忙与生活的无奈,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鸣,却在表达上各具特色。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芦沟桥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