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08
清平乐 夜饮友人别馆听年少弹三弦限韵三首 其一
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
曲项檀槽声不哑,银甲凭伊搯打。
只图慢撚轻笼,谁怜双袖龙钟。
少日红筝北里,年来白发西风。
夜里的香火烧尽了,桦树蜡烛通宵亮着,
弦乐声在檀木琴槽上回响不绝,银甲琴师在那儿轻轻拨动。
我只想慢慢拨动弦乐,谁来怜惜我那双已显苍老的袖子?
年轻时在北方的红筝上弹奏,如今却已白发如霜,随风而去。
陈维崧(约1628-1700),字梦阮,号梦阮山人,福建人,清代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丽、音韵流畅著称,擅长抒情和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在友人别馆中夜饮,听到年轻人弹奏三弦,触发了对自己青春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无奈。
《清平乐 夜饮友人别馆听年少弹三弦限韵三首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悠长的夜晚,香火渐渐熄灭,蜡烛的光辉映照出一幕幕回忆。诗人在音乐声中回忆起年轻时的快乐与无忧,而如今却感到岁月带来的苍老和失落。乐声的悠扬与诗人的沉思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又伤感的对比。尤其是“谁怜双袖龙钟”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惆怅,令人感同身受。
从形式上看,诗人在用词上讲究音韵和谐,句式对仗工整,展现了清代词人的风格特征。意象方面,诗人通过夜香、桦烛、琴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围,直击读者的心灵。整首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勾勒出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饮酒与音乐,反映了对青春逝去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和对美好往昔的留恋。
诗中“夜香烧罢,桦烛通宵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朋友聚会
B. 独自思念
C. 旅行中的欢愉
答案:A
“谁怜双袖龙钟”中的“龙钟”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体衰
C. 忙碌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红筝”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快乐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在的烦恼
答案:A
《夜泊牛渚怀古》与此诗有相似的主题,都在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但李白更侧重于历史的追溯与豪情,而陈维崧则更多地展现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