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35:18
满庭芳(和催梅)
作者:葛立方 〔宋代〕
未许蜂知,难交雀,芳丛犹是寒丛。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和诗人对梅花的期待。未曾让蜜蜂知道,难以与鸟儿交往,芳香的花丛仍是寒冷的丛林。东方的冰雪已经融化,春天的气息在空中弥漫。为何美丽的仙花还未绽放,寒冷的花蕾依然藏在浓厚的冰霜与麝香中?应该是因为惊闻鼓声,谁敢在这时放肆?梅花,你自己去看吧,丁香花已经洁白,桃花的脸庞将要变红。寒冬的三友(梅、松、竹)已经等得太久,竹子也显得迟缓。想要看看含章檐下的景象,悠然自得地享受春天的朦胧睡意。真正的知音,只有在这冻云的影子下,古板的葛仙翁。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梅花与春天的关系,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感慨。社会背景上,宋代正是文人雅士追求诗词歌赋的繁荣时期,诗人通过花卉象征人生态度,寄托情感。
《满庭芳(和催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来临以及诗人对梅花的渴望。在诗的开头,诗人用“未许蜂知,难交雀”这样的句子,营造出一种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的氛围。随着“东方解冻”,诗人展现了春天渐渐显露的美好,但“仙葩未放”的惋惜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迟缓。
诗歌中的梅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在寒冷中坚守的精神。对“寒苞秘冰麝香浓”的描写,深刻地体现了梅花在严冬中孕育的坚韧。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梅花与丁香、桃花相对比,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画面。尤其是“桃脸将红”的表现,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的娇美。
最后,诗人以“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作结,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欣赏。整体来看,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这些景象传达了对生活、友情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梅花的坚持,表达对生命与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三友”是指哪些植物?
A. 梅、松、竹
B. 竹、梅、杏
C. 梅、桃、松
诗人用什么乐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A. 锣
B. 羯鼓
C. 鼓
诗中提到“冻云影底”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感叹孤独
C. 赞美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