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绝句》

时间: 2025-04-27 03:46:43

诗句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43

原文展示: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白话文翻译:

我到崆峒山访道,来到了湘湖,阅读了无数的诗书,却发现自己的智慧反而变得愚钝。我四处寻找真理,却始终找不到,但最终真理却轻易地出现在我面前,仿佛不费吹灰之力。

注释: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古代道教圣地。
  • 湘湖: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 万卷诗书:形容读书极多。
  • 看转愚:反而变得愚钝。
  • 踏破铁鞋:形容寻找的艰辛。
  • 得来全不费工夫:形容事情意外地轻易解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追求道教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在广泛阅读和艰辛寻找后,真理却意外地轻易获得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深刻体验。首句“崆峒访道至湘湖”,点明了作者的行动和目的,即到崆峒山访道,来到了湘湖。第二句“万卷诗书看转愚”,则表达了作者在广泛阅读后的困惑和自我反思,认为过多的知识反而使自己变得愚钝。后两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则是对真理追求过程的总结,强调了真理的难以捉摸和最终的意外获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真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崆峒访道至湘湖”:作者到崆峒山访道,来到了湘湖,表明了作者的行动和目的。
  • “万卷诗书看转愚”:作者阅读了大量的诗书,却发现自己的智慧反而变得愚钝,反映了作者的困惑和自我反思。
  • “踏破铁鞋无觅处”:作者四处寻找真理,却始终找不到,形容寻找的艰辛。
  • “得来全不费工夫”:真理却意外地轻易出现在作者面前,形容事情意外地轻易解决。

修辞手法:

  • 比喻:“踏破铁鞋”比喻寻找的艰辛。
  • 对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真理的追求和意外的获得。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真理的难以捉摸和最终的意外获得,反映了人生中许多事情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意象分析:

  • 崆峒山:道教圣地,象征着真理的追求。
  • 万卷诗书:象征着知识和智慧。
  • 踏破铁鞋:象征着寻找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崆峒”是指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书名
  2. “万卷诗书看转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A. 知识使人聪明 B. 知识使人愚钝 C. 知识无用 D. 知识难求
  3. “踏破铁鞋无觅处”形容了什么? A. 寻找的轻松 B. 寻找的艰辛 C. 寻找的成功 D. 寻找的失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真理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夏元鼎《绝句》: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于自然和自由,而夏元鼎则更侧重于知识和智慧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宋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梅香 爪茉莉(秋夜) 倾杯·鹜落霜洲 女冠子 慢卷绸(双调) 巫山一段云·阆苑年华永 玉蝴蝶 其一 法曲献仙音(小石调) 忆帝京 殢人娇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讼 财多命殆 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诮姗 不顺眼 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隋珠弹雀 子字旁的字 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明亮隔 动杌 后来居上 好景不长 如愿以偿 鼠开头的成语 刀字旁的字 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