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6:28
五柞宫中腊尽,万年枝上霜清。
沈香火底坐吹笙。玄圃楼台不瞑。
蕊女金钗剪烛,花奴玉导挑灯。
红儿酒渴嚼春冰。忽报景阳钟应。
在五柞宫中,腊月即将结束,万年的枝头上霜色依旧清晰。
我坐在沉香火下,悠然地吹奏笙乐,玄圃的楼台却不曾合眼。
蕊女用金钗剪断烛光,花奴则挑起灯火。
红儿口渴,啃食着春天的冰雪。忽然听闻景阳钟声的回应。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慎斋,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骈文和词曲。其作品风格多样,尤其在古诗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西江月·唐宫守岁图》创作于明代,正值岁末年初,诗人借古代唐宫过年的场景,表现了对岁月流逝与新年到来的感慨。诗中既有欢乐的节日气氛,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以五柞宫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又悠然自得的过年场景。诗的开头,腊月的结束象征着旧年的离去,而万年枝上的霜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诗中的“沈香火底坐吹笙”给人以温馨宁静的感觉,仿佛可以想象到悠扬的笙音在宫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为细腻,蕊女与花奴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宫女们在新年夜的忙碌与欢乐。金钗剪烛,玉导挑灯,表现了人们为迎接新年而精心准备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忽报景阳钟应”则是对新年的期待,钟声响起,意味着新年的到来,表明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在描写节日气氛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代宫廷中的过年场景,表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五柞宫中腊尽”中“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沈香火底坐吹笙”中“沈香”是一种什么?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通过以上对《西江月·唐宫守岁图》的全面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杨慎的这首作品及其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