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52
常时新月有无间,今夕清晖抵半环。
柳外桥高最堪望,凭阑目送下西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站在高桥上欣赏明月的情景。诗人提到,平常的新月时常有缺损,而今晚的明月却如同半个环一样明亮。站在桥上,柳树的外面,最适合观赏这美景。诗人倚靠着栏杆,目送着月光下的西山。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月亮和自然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月亮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思乡。古人常在月下吟咏,寄托情感。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秋浦老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深刻,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衰,诗人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月亮常常成为他抒发情感的媒介,表达个人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思念。
《十二月三日夜桥上看月》是一首充满清新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冬季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常时新月有无间”,通过对比,强调了今夜的明月特别明亮,仿佛是平常月亮的缺损与圆满之间的较量。接着“今夕清晖抵半环”,描绘了明月的状态,生动形象。
“柳外桥高最堪望”,桥的高度和柳树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一种高远的情怀,正是这种高处的视角使得诗人能够更深刻地欣赏景色。最后一句“凭阑目送下西山”,则表现了诗人对西山的眺望和对自然景色的留恋,似乎还隐含着对夕阳西下的惆怅与思考。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映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国的思念,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国的思念。诗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寄托了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今夕清晖抵半环”是指什么?
诗人在何处欣赏月光?
“凭阑目送下西山”中“目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