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2:30
未谏瑶华世未知,故人已讶道乡迟。
退之著认差伤早,不待阳城伏合时。
这首诗表达了对朝政的感慨。诗人认为,如果没有及时的劝谏,社会的现状将永远无法改变。虽然故人已经感叹乡土的变化,但人们却对时局的麻木与迟钝感到无奈。即使有些人力图保持清醒,也无法及时抓住时机去做出改变。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溪,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刘克庄为人刚正不阿,作品多关注社会政治,风格豪放,常以诗抒怀。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外敌侵扰的时节,诗人通过对当下政事的思考,表现出对社会变迁和政治腐败的忧虑。
刘克庄的这首诗字句简练却蕴含深意,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从“未谏瑶华世未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当时朝政的无奈与无力感,暗示了对权臣的批判。而“故人已讶道乡迟”则表明了即使身处故土,亦难以感受到昔日的和谐美好,反而是失落与愁苦。整首诗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传达出一种对政治时局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未谏瑶华”中的“瑶华”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两者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感,而杜甫则有一种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刘克庄的语言简练、情感细腻,而杜甫则较为豪放、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