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祝英台近 一九二○年三月廿二日红海舟中》

时间: 2025-04-30 10:51:45

诗句

怒涛狂,眉月俏,孤客绵绵道。

东去遥云,可傍鬓边照。

怜他绣倦宵清,炉熏梦远,浑不识、归来恁早。

逐征棹。

去来三度相随,应被姮娥恼。

底事匆匆,幽恨漫萦绕。

未妨鸾鹤心期,都和浪咽,索换取、镜中人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1:45

原文展示

怒涛狂,眉月俏,孤客绵绵道。
东去遥云,可傍鬓边照。
怜他绣倦宵清,炉熏梦远,浑不识归来恁早。
逐征棹。去来三度相随,应被姮娥恼。
底事匆匆,幽恨漫萦绕。
未妨鸾鹤心期,都和浪咽,索换取镜中人笑。

白话文翻译

狂暴的波涛涌动,明亮的月亮映衬着我的眉宇,孤独的旅客在绵绵的思绪中徘徊。
向东而去的遥远云朵,仿佛可以陪伴在鬓边照耀。
怜惜那绣花的倦意与清冷的夜晚,炉火的烟熏让梦境变得遥远,竟然不知归来是如此之早。
随着征船的划动,我几度往返,想必是让嫦娥也为之恼怒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匆匆忙忙,幽深的怨恨在心头缠绕。
不妨让鸾鹤的心愿与我相期,和着浪潮的咽哽,换来镜中那个人的笑容。

注释

  • 怒涛狂:形容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 眉月:指眉毛像月亮那样美丽。
  • 孤客:孤单的旅人。
  • 绣倦:指绣花时感到疲倦。
  • 姮娥:嫦娥,月宫的女神。
  • 鸾鹤:指美好的愿望,象征着高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平伯(1897-1986),字平伯,浙江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思索为主,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俞平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尤其擅长运用典故和意象。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920年,正值作者在红海舟中航行,面对辽阔的海洋和孤独的旅程,激发了他对亲情、友情和爱的思考。诗中的情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在航行中的孤独与思考,开头便以“怒涛狂,眉月俏”引出狂野的自然景象与优雅的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矛盾。接着,诗中通过对“东去遥云”与“鬓边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惆怅与渴望的情感,仿佛在追寻着什么,却又感受到无奈的距离。

“怜他绣倦宵清,炉熏梦远”,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核心。通过“逐征棹”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艰难,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诗的结尾处提到“未妨鸾鹤心期”,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愿景的期待,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有所积淀,语言上也极具韵味,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怒涛狂,眉月俏:强烈的波涛与美丽的眉毛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的狂野与个人的优雅。
  • 孤客绵绵道:孤独的旅人不断思考,展现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
  • 东去遥云,可傍鬓边照:远方的云朵似乎在陪伴着自己,象征着希望与渴望。
  • 怜他绣倦宵清: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却因疲惫而难以享受。
  • 炉熏梦远,浑不识归来恁早:梦境的遥远让人忘却了归来的时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逐征棹:随着船桨的划动,体现出一种追寻的姿态。
  • 三度相随,应被姮娥恼:三度往返,可能引发嫦娥的嫉妒,暗示人间与天界的情感纠葛。
  • 底事匆匆,幽恨漫萦绕:匆忙的生活让人心中充满幽怨。
  • 未妨鸾鹤心期:即使如此,也不妨追求美好的愿望。
  • 都和浪咽,索换取镜中人笑:与海浪共鸣,渴望换来那镜中人的欢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怒涛狂,眉月俏”等句子展现了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在航行中的思考和情感波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自身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怒涛:象征着生活中的波折与挑战。
  • 眉月:代表美丽、优雅的追求。
  • 孤客:象征孤独感与思考者的身份。
  • 姮娥:体现了对爱情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 鸾鹤:象征美好的愿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怒涛狂”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美丽的景色
    • B. 狂暴的自然
    • C. 孤独的心情
  2. “姮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嫉妒与美好
  3. 诗人想通过“镜中人笑”表达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by 李白
  • 《静夜思》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by杜甫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本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中的孤独与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山水之美,而本诗则表现了海洋的波澜与内心的波动。
  • 《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俞平伯全集》
  • 《近现代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二 晓发梦归,次前韵 踏莎行题碧山跋保母帖墨迹用其题草窗词卷韵 踏莎行 春草 踏莎行 其十九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村女 踏莎行 云窗秋梦 踏莎行 岁晚薄游北郊 踏莎行 赠王三校尉 踏莎行 总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旡字旁的字 逞想 丶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不通文墨 文选烂﹐秀才半 奖级 靑字旁的字 呱呱坠地 以义断恩 飠字旁的字 鼎足而立 包含怎的词语有哪些 形藏 枭鸮 团花簇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