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1:45
怒涛狂,眉月俏,孤客绵绵道。
东去遥云,可傍鬓边照。
怜他绣倦宵清,炉熏梦远,浑不识归来恁早。
逐征棹。去来三度相随,应被姮娥恼。
底事匆匆,幽恨漫萦绕。
未妨鸾鹤心期,都和浪咽,索换取镜中人笑。
狂暴的波涛涌动,明亮的月亮映衬着我的眉宇,孤独的旅客在绵绵的思绪中徘徊。
向东而去的遥远云朵,仿佛可以陪伴在鬓边照耀。
怜惜那绣花的倦意与清冷的夜晚,炉火的烟熏让梦境变得遥远,竟然不知归来是如此之早。
随着征船的划动,我几度往返,想必是让嫦娥也为之恼怒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匆匆忙忙,幽深的怨恨在心头缠绕。
不妨让鸾鹤的心愿与我相期,和着浪潮的咽哽,换来镜中那个人的笑容。
俞平伯(1897-1986),字平伯,浙江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思索为主,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俞平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尤其擅长运用典故和意象。
本诗创作于1920年,正值作者在红海舟中航行,面对辽阔的海洋和孤独的旅程,激发了他对亲情、友情和爱的思考。诗中的情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祝英台近》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在航行中的孤独与思考,开头便以“怒涛狂,眉月俏”引出狂野的自然景象与优雅的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矛盾。接着,诗中通过对“东去遥云”与“鬓边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惆怅与渴望的情感,仿佛在追寻着什么,却又感受到无奈的距离。
“怜他绣倦宵清,炉熏梦远”,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核心。通过“逐征棹”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艰难,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诗的结尾处提到“未妨鸾鹤心期”,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愿景的期待,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有所积淀,语言上也极具韵味,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在航行中的思考和情感波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自身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中“怒涛狂”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姮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想通过“镜中人笑”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