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1:37
《祝英台近 送宋牧仲比部奉使虔关》
作者: 李良年
古虔州,鸥鸟路。风物带三楚。
雁字杉樯,烟际估相语。
雪残二月青峰,短箫催鹢,春已到佛桑红处。
行且住。料应吏散焚香,芸签晚来数。
楼枕双流,花响鹧鸪去。
试寻尘外亭边,有人留句,问重埽翠珉閒否。
在古老的虔州,鸥鸟在路上飞翔,风光带着三楚的气息。
雁群在杉树上排列成字,烟雾缭绕中它们在低声交谈。
残雪在二月的青峰上,短笛声催促着黄莺,春天已经来到了佛桑红的地方。
走也好,停也好,估计官员们已经散去,焚香的香火在晚来时数着。
楼边倚着双流,花开的声音伴着鹧鸪的离去。
尝试寻找那尘外的亭边,有人留下诗句,问那重檐的翠竹是否闲适?
作者介绍:李良年,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他的诗歌有着淡雅的情怀和清新的意境。
创作背景:该诗是李良年在送别友人宋牧仲比部赴虔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惜别之情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
这首《祝英台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情的交融。诗中的“古虔州”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鸥鸟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灵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雁字杉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还暗示了离别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于分别的依依不舍。
而“雪残二月青峰”的意象,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短箫声催促着春天的生机,佛桑红花的盛开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接下来的“行且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要继续前行,又不舍得离去。
最后的“试寻尘外亭边”,不仅是对自然的探寻,更是对生活的思考,留句问翠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温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春天的热切盼望,情感真挚而动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春天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虔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雪残二月青峰”中的“二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试寻尘外亭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