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7:50
祝英台近
金粟庵主人遇旧欢,老伎慧珠,席上鼓琴,索题其秋弦话月图。
澹妆收,残篆袅,斜月小坊静。肠绕朱弦,春是曲中影。
分明一把愁丝,七条分理,替人语声声凄哽。
好风景。多定耽误知音,旧期总无准。
倦说心挑,梦也可怜境。
是谁指上离骚,赚他红泪,尽弹断袖痕香冷。
在金粟庵,我遇见了昔日的朋友,老艺人慧珠在席间弹琴,请求她题写一幅关于秋天、月亮的画。
淡妆收拾后,残缺的篆书在袅袅的烟雾中飘荡,斜月照耀着小巷,宁静无声。
心中纠缠着朱色的琴弦,春天正是那曲调中的影子。
清晰可辨的一把愁丝,七条弦线各自分明,仿佛在替我诉说着声声的悲哽。
真是美丽的风景,常常耽误知音,旧日的约定总是没有准时。
倦于诉说心中的挑剔,连梦境也让人心疼。
到底是谁在那离骚的诗句中指引,赚取了他的红泪,把那弹尽的香冷袖痕尽数留存。
郑文焯(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融合古今风格,情感细腻,常以抒怀、咏物为主。
此诗创作于金粟庵,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惆怅与思绪,结合古琴的韵律,传达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知音的渴望。
这首诗以“金粟庵”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月夜的宁静画面。开头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淡妆收拾后的心境与环境的和谐。诗中频繁出现的“朱弦”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忧伤。
接着,诗人通过“愁丝”“声声凄哽”等意象,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中提到的“好风景”,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离骚”与“断袖痕”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也寓意着对情感的深切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秋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友人的怀念与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美好风景中常常伴随的惆怅与孤独。
答案: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