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3:11
汉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国。公孙谈治道,纯驳互失得。广大语尤害,开边心莫极。无怪淮南谋,日夜惮汲直。东阁礼诸贤,脱粟自为食。俗公此自文,后世有真识。
汉代的佳境在于唐虞时期,想要用儒学来治理国家。公孙弘谈论治国之道,辩论之间彼此失去了真理。宽泛的言辞反而有害,心中难以开阔。难怪淮南之人心存谋算,日夜惧怕被人直言。东阁对待诸位贤士,自己种粮以供食用。如今的官员自以为文雅,后世却能看到真正的智慧。
张镃,宋代诗人,字子瑜,号白云山人,擅长诗词,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杂兴》写于张镃对当时政治、文化现状的反思中,表达了他对儒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贤士的敬仰与对庸俗官员的讽刺。
《杂兴》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述,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思考。开头通过“汉代嘉唐虞”引出理想的政治,接着提到公孙弘的治道言论,显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中对“广大语尤害”的批判,说明了空泛的言辞对实际治理的负面影响,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尤其是“无怪淮南谋”一句,隐喻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复杂与险恶。
结尾处提到“脱粟自为食”,表达了自给自足的智慧与理想,表明真正的贤者应具备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同时,诗人对“俗公”的讽刺,揭示了官场的虚伪与庸碌,强调了后世对真正智慧的认知与追求。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智慧与庸俗之间的冲突,深刻而耐人寻味。
整首诗探讨了古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当时庸俗政治的批判。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中提到的“公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公孙弘
c) 孟子
“广大语尤害”一句的意思是:
a) 广泛的言辞有益
b) 宽泛的言辞有害
c) 言辞不重要
诗中提到的“脱粟自为食”强调了:
a) 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b) 向他人乞讨
c) 依赖官府
张镃的《杂兴》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张镃更侧重于对政治的讽刺,而杜甫则着重描绘国家破败的忧伤情景,两者均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