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5:14
原文展示:
醉春风 春暮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红老莺偏趁,绿暗窗难认。
等闲飏起楝花风,闷。闷。闷。
妆阁凭殷,舞衫叠黦,玉钗敲璺。
不放东皇闰,权取榆钱赆。
送春暂去几时归。问。问。问。
明岁新年,水边郭外,候伊来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红色小莺偏偏在窗外飞舞,窗外绿意朦胧难以分辨。
随意飘起的楝花香气,让人感到闷闷不乐。
妆台前倚靠着深色的妆镜,舞衣叠放在一旁,玉钗轻轻敲击着。
不再期待东皇的闰月,暂时用榆钱来做些小礼物。
送走春天,何时才能再回来?我不断发问。
明年的新年,在水边的城郭外,等待她的来信。
注释:
- 红老莺:指的是春天的黄莺,红色可能指它的羽毛或春天的色彩。
- 绿暗窗:窗外的绿色环境模糊不清。
- 楝花风:楝树的花香随风而起,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 妆阁凭殷:妆台靠着深色的妆镜。
- 东皇:指的是春天的神灵,东风的象征。
- 榆钱:榆树的种子,通常用作小礼物。
- 明岁新年:明年的新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年-约1710年),字绮云,号小山,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优雅的词句著称,常常描写春天、爱情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醉春风 春暮》写于春天的暮色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幽怨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展现了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红老莺偏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而“绿暗窗难认”则暗示了春天的流逝与难以把握的时光。整首诗中,反复出现的“闷”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
在描绘妆阁、舞衣的细节时,诗人通过物象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美感,仿佛可以感受到女子的愁苦与等待。尤其是“问。问。问。”的重复,强化了诗中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最后一句“候伊来信”则是对爱情期待的渴望,诗人在季节交替中,寄托了对爱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老莺偏趁:描绘春天的生机,莺鸟在飞舞,象征着春的到来。
- 绿暗窗难认:窗外的绿色模糊,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不易把握。
- 等闲飏起楝花风,闷。闷。闷。:随意的楝花风带来一种烦闷的心情,表现出对春天的无奈。
- 妆阁凭殷,舞衫叠黦,玉钗敲璺:描绘女子妆台前的情景,展现细腻的生活细节。
- 不放东皇闰,权取榆钱赆:对春天的渴望和现实中的失落,转而用榆钱应对。
- 送春暂去几时归。问。问。问。: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反复提问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
- 明岁新年,水边郭外,候伊来信:期待未来的重聚,寄托了对爱情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和风描绘得如同有情感的存在。
- 对仗:如“妆阁凭殷,舞衫叠黦”,运用工整的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重复:反复的“问”字,强调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爱情的期待,传递出一种伤感而又温柔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与青春。
- 窗:代表着内心的封闭与外界的联系。
- 楝花:象征春天的温柔与美好。
- 妆阁:隐喻女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 榆钱:代表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平凡的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老莺”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鸟?
-
诗中的“问。问。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期待与无奈
- C. 愤怒
- D. 平静
-
“明岁新年,水边郭外,候伊来信”中,“候伊来信”指的是什么?
- A. 期待朋友的信件
- B. 等待爱人的消息
- C. 希望收到书信
- D. 寻找春天的信号
答案:
- B. 春天
- B. 期待与无奈
- B. 等待爱人的消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对爱的回忆,二者都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惆怅。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同样的细腻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