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16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
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
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
令我愁思怨恨多。
你可曾见到春天的鸟儿刚刚到来的时候,
百草都含苞待放,争相绽放花朵。
然而寒风萧瑟,一旦来临,
又能保留这光华多久呢?
日月流逝,不会怜惜我,
让我心中充满愁思与怨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寒风萧索”与“日月流迈”的意象,均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号孟氏,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和辞章。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拟行路难十八首》系列作品是鲍照在对人生艰难的思考中创作而成,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非常细腻,通过春鸟的到来和百草的含青描绘了春天的美好。然而,接着便是寒风的到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冷酷与生机勃勃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诗中“日月流迈”一句,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愁苦结合起来,表达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生命短暂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悲剧感。
鲍照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深入挖掘了生命的痛苦与美好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不仅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与寒风的侵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脆弱。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对美好与无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春鸟”象征着什么?
“寒风萧索”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但鲍照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对生活的豪情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