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9:48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
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
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
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
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
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
绵忧摧抑起长叹。
你难道没有看到年轻时从军的人吗?
他们到老了却流离失所,无法回家。
故乡在遥远的地方,日日夜夜隔着天涯,
音讯断绝,难以越过这条河关。
北风凄凉,白云飞舞,
胡笳声哀切,边境的寒气逼人。
听到这样的声音,愁苦的人呀,我该如何是好?
登上高山远眺,仍然只能留下一脸愁苦。
即使马已经快死,
难道比见到妻子更难吗?
男儿一生如同车轱辘,究竟何处才是归路?
心中的忧虑绵绵无尽,我只能长叹一声。
本诗可以看作是对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诗中提到的“从军”和“流离”正是当时许多士人和百姓所经历的命运。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战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作者介绍:鲍照,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人间疾苦,反映社会动荡及个人的无奈与悲伤。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战乱频繁、民生困苦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
此首诗以“从军”的主题切入,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年老时的无奈流亡,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摧残。开篇以“君不见”引出强烈的对照,直击人心,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故乡与战场之间的距离感,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痛苦。北风、白云、胡笳等意象在诗中交织,渲染出一种愁苦与孤独的氛围。
诗中最后的“绵忧摧抑起长叹”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不仅有着深沉的历史背景,更有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士人从军后的流离失所,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士人心中的无奈与愁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白首流离”的意义是什么?
a) 年轻的士兵
b) 年老流亡的状态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b
诗中“朔风萧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凄凉的冬天
c) 繁华的夏天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绵忧摧抑起长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无奈与忧伤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