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27
原文展示:
为州古云乐,今盖异昔时。看公振规模,于古端似之。乃知用有余,如体运四肢。苟能尽此道,天下何难治。
白话文翻译:
作为州官,古代的人们认为是一种乐趣,但现在的情况与过去大不相同。看到您振兴州政的规模,与古代的典范颇为相似。由此可知,运用有余力,就像身体运转四肢一样自然。如果能完全遵循这条道路,治理天下又有何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为施衢州所作,施衢州可能是赵蕃的朋友或同僚,诗中表达了对施衢州治理州政的赞赏和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观察到施衢州治理州政有方,与古代的典范相似,因此写诗赞扬并寄予厚望。诗中体现了赵蕃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推崇,以及对施衢州能够遵循古道、治理天下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施衢州治理州政的赞赏,表达了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推崇和对施衢州能够遵循古道、治理天下的期望。诗中“看公振规模,于古端似之”一句,既是对施衢州政绩的肯定,也是对其治国理念的赞赏。而“乃知用有余,如体运四肢”则进一步强调了施衢州治理州政的从容和自然,将其比作身体运转四肢,形象生动。最后两句“苟能尽此道,天下何难治”则是对施衢州的厚望,希望他能够完全遵循这条道路,治理天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施衢州治理州政的赞赏和期望,希望他能够遵循古道,治理天下。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赵蕃 C. 王安石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公”指的是谁? A. 赵蕃 B. 施衢州 C. 苏轼 D. 王安石
诗中“如体运四肢”的比喻表达了什么? A. 施衢州治理州政的从容和自然 B. 施衢州治理州政的困难 C. 施衢州治理州政的无能 D. 施衢州治理州政的混乱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