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1:52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
独孤申叔 〔唐代〕
精庐残夜景,天宇灭埃氛。
幽磬此时击,馀音几处闻。
随风树杪去,支策月中分。
断绝如残漏,凄清不隔云。
羁人方罢梦,独雁忽迷群。
响尽河汉落,千山空纠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精舍(寺庙)在残夜的景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天际的尘埃和雾霭都消散了。此时,幽静的磬声响起,余音回荡在四处。随着风吹过树梢,月光也似乎在此时变得分明。声音仿佛断绝得如同漏水,凄清而又不被云雾遮挡。身在他乡的人刚刚醒来,孤雁却在月下迷失了方向。最后,声音在河汉消失,千山万水之间一片寂静,仿佛一切都陷入了无尽的纠纷之中。
作者介绍:独孤申叔,字子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精舍中听到磬声而生发的感慨,表现了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内心挣扎。
这首《终南精舍月中闻磬》通过对夜景、音响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内省的氛围。诗人以“精庐残夜景”开篇,首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接着“天宇灭埃氛”则表现出一种清新而明朗的自然环境,这种对比为后文的情感发展铺排了背景。
“幽磬此时击,馀音几处闻”一句,通过磬声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磬声的余音在空中回荡,像是对孤独的回应。接下来的“随风树杪去”,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的意象,风带走了声音,月光照耀下的树梢如同诗人的思绪,随风飘荡。
“羁人方罢梦,独雁忽迷群”句,诗人以孤独的羁旅者和迷失的孤雁相对照,表现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两句“响尽河汉落,千山空纠纷”则在情感上达到高潮,河汉的消失象征着一切希望的破灭,千山间的纠纷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声音,表现了孤独与思考,传达了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磬此时击”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美丽
C. 磬声的悦耳
D. 月亮的明亮
“羁人方罢梦”一句,羁人指的是:
A. 自由的人
B. 归乡的人
C. 在外流浪的人
D. 游子
诗中提到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银河
C. 河流
D. 山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