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3:34
鹿耳春潮
作者: 褚禄 〔清代〕
天然形胜待潮生,
鼙鼓逢逢望欲惊。
正是桃花春破浪,
俨然瀛岛雨翻城。
当时窃国悲浮瘴,
此日长年认荡缨。
竞说王师平寇日,
海门如雪势峥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潮涌动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诗中说,天然的美景在潮水上涨的时候显得更加动人,鼓声此起彼伏让人心惊。正是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波涛如浪翻滚,像是雨水冲刷着岛屿的城池。回想当年国破之时,令人悲伤的瘴气弥漫,如今却是长年如春,飘荡的缨带随风舞动。人们纷纷谈论王师平定叛贼的日子,海门的景象如雪般洁白,气势磅礴。
作者介绍:
褚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词创作为主。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与历史的交织,以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鹿耳春潮》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待。
《鹿耳春潮》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交融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天然形胜待潮生”,将读者引入了一幅春潮涌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而“鼙鼓逢逢望欲惊”则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与历史的沉重。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还将历史的悲剧与自然的美丽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是桃花春破浪,俨然瀛岛雨翻城”一句,展现了桃花盛开的美丽与波涛汹涌的壮阔,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的反思。接下来的几句则更为沉重,回忆起往昔的“窃国悲浮瘴”,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沦陷的痛心,而此时春日的长年与荡缨则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
诗的最后两句“竞说王师平寇日,海门如雪势峥嵘”则表达了对国亡后复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海门的气势如雪般洁白,象征着希望的重生。这首诗通过对春潮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引发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复杂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潮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情感基调复杂,蕴含着对生机与希望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鼙鼓”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山脉
“正是桃花春破浪”中“桃花”象征:
A. 战争
B. 美丽与生机
C. 悲伤
D. 历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