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7:19
题方司马独钓图
为政委蛇不计功,却图幽致石岩中。
半生心事期秋水,千尺丝纶飏晚风。
折狱名驰双阙北,伐棠人诵大瀛东。
行看烦补山龙衮,未必鲈鱼属钓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处政治纷争的人,他并不在意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在幽静的山石间的安宁。诗人半生心事期盼在秋水中找到一丝清明,手中千尺长丝在晚风中轻轻飘扬。虽然在政治上声名显赫,然而在江湖中也有许多人吟颂着遥远的故事。诗人最终感叹,或许那些鱼并不属于钓者,隐含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深思。
作者介绍:褚禄,清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褚禄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官场复杂的时代,作者希望通过描绘钓鱼的宁静,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官场纷扰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钓鱼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为政委蛇不计功”表达了对官场权谋的厌倦,强调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接着,诗人通过“半生心事期秋水”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宁静与清明的渴望,秋水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折狱名驰双阙北”及“伐棠人诵大瀛东”,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这些并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虚。最后一句“未必鲈鱼属钓翁”则以钓鱼的寓言结束,表达了对人生不确定性的思考,或许努力并不一定能收获成功,传达了对命运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如“千尺丝纶”不仅描绘了钓鱼的情景,也隐喻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未必鲈鱼属钓翁”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政治权谋的厌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未必鲈鱼属钓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千尺丝纶”象征什么?
答案: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