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4:55
韦应物的《答刘西曹》
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
西曹得时彦,华月共淹留。
长啸举清觞,志气谁与俦。
千龄事虽邈,俯念忽已周。
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
诠文不独古,理妙即同流。
浅劣见推许,恐为识者尤。
空惭文璧赠,日夕不能酬。
在公馆的夜晚,云层静谧,微微的凉意袭来,树木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西曹的朋友刘西曹(刘长卿)在这个时节获得了时运,正如华美的月光一般令人沉醉。长声高歌,举起清酒,谁能与我志同道合?虽然千年之后的事情已经遥远,但我突然想到,这一切已然过去。文章作品如云烟般涌现,京城洛阳的生活也让人感到悠闲自在。我的文辞并不只是古老的东西,深刻的理趣可以与现代的流派相通。浅薄的才能虽被赞许,却担心让识者更加看不起。空自惭愧于那位文璧赠送的美好文章,日日夜夜无法回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8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韦应物的诗风清新俊逸,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五言绝句和古诗。他在诗中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韦应物任职京兆的时期,正值秋季,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作反映了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触。
《答刘西曹》是一首寄情于自然与友谊的诗作,韦应物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秋天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引入,清晰地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及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表达出对志趣相投者的渴望与向往。
诗中“千龄事虽邈,俯念忽已周”一句,表明作者对历史的感悟与自我反省,时间在流逝中显得格外珍贵。韦应物在诗中不仅关注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对时代与文化的思考。“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则展示了他对诗文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尽管才华有限,“浅劣见推许”之句流露出对自身能力的谦卑。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友谊和对美好文采的向往,而作者用清新的自然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诗意境界,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对友人的思念、对文采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文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篇翰如云兴”中的“篇翰”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与杜甫的诗作都表现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但韦应物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友谊,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命运。韦应物的诗风清新淡雅,而杜甫的诗则更显沉郁与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