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绍古辞七首 其六》

时间: 2025-04-21 13:02:55

诗句

开黛睹容颜,临镜访遥途。

君子事河源,弥祀阙还书。

春风扫地起,飞尘生绮疏。

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

不怨身孤寂,但念星隐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3:02:55

原文展示:

开黛睹容颜,临镜访遥途。
君子事河源,弥祀阙还书。
春风扫地起,飞尘生绮疏。
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
不怨身孤寂,但念星隐隅。

白话文翻译:

看着眉黛映衬出的容颜,在镜前探访那遥远的旅途。
君子向河源致敬,祭祀的仪式还在继续。
春风吹动,尘土飞扬,掀起了绮丽的纱窗。
华丽的衣裳是为谁而设,罗帐下空荡荡地展开。
我不怨恨孤独寂寞,但常常思念那隐匿的星辰。

注释:

字词注释:

  • 开黛:指眉毛的浓黑,形容女子的美丽。
  • 容颜:容貌、面容。
  • 君子:在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 河源:指长河的源头,象征着源远流长的传统。
  • 弥祀:祭祀的仪式,表示对先祖的敬仰。
  • 飞尘: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土。
  • 绮疏:精美的纱窗或帷帐。
  • 文袿:华丽的衣服,可能是指女子的衣裳。
  • 罗帐:轻薄的帷帐,象征隔离和孤独。

典故解析:

  • 诗中的“君子事河源”可以看作对古代君子理想的追求,强调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河源作为大江的起点,象征着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 414 年—466 年),字明远,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清丽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常体现出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绍古辞》系列诗作是在鲍照生活的动荡时期所创作,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感慨。该诗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追念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开黛睹容颜”引入,表现出对自己容颜的欣赏与自信,同时也暗含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接着“临镜访遥途”则交织了对过去旅程的思考,似乎在回忆那些曾经走过的路,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诗中“君子事河源”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先辈的敬仰,意在强调道德与责任。后面的“春风扫地起”则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种生机并未能冲淡诗人内心的孤寂,“文袿为谁设”更是直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陪伴的渴望。

最后两句“不怨身孤寂,但念星隐隅”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虽然不怨恨孤独,但却思念那些隐匿的星辰,象征着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邃,展现了鲍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黛睹容颜:描写女性的美丽,表现自我欣赏。
  2. 临镜访遥途:通过镜子思考过去的旅程,暗示对人生的回顾。
  3. 君子事河源: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强调道德责任。
  4. 弥祀阙还书:祭祀仪式的传承,体现对先祖的怀念。
  5. 春风扫地起: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的景象。
  6. 飞尘生绮疏:描述春风带来的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感。
  7. 文袿为谁设:对华丽服饰的质疑,反映孤独感。
  8. 罗帐空卷舒:空荡荡的帷帐,象征内心的寂寞。
  9. 不怨身孤寂:接受孤独,但内心仍有渴望。
  10. 但念星隐隅:思念那些隐匿的星星,象征梦想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扫地起”,将春风比作清扫者,表现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动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传统的思考,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黛眉:象征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世界。
  • 河源:象征文化和历史的根基。
  • 春风:象征新生与希望。
  • 文袿:象征华丽与虚无。
  • 星辰: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开黛睹容颜”中的“黛”指什么?
    A. 眉毛
    B. 眼睛
    C. 起伏
    D. 头发

  2. 诗中“君子事河源”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自己容颜的自信

  3. “不怨身孤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怨恨
    B. 对陪伴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 《红楼梦词》曹雪芹

诗词对比:
鲍照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敏感与内心的孤独,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鲍照则细腻柔和。两者在表达孤独和追求美好的主题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歌选》
  • 《鲍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臞庵 其一 臞庵 臞庵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二首 丹丘道中寄钱大资二首 咏月 寄黄鲁直 春日集雨花台 初夏集翠华亭得占字 黎子高南还索家书漫赋志别并当家信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神女峡 不问青红皂白 步调一致 木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野性难训 痴呆懵懂 伏词 化结尾的成语 穷坎 大字旁的字 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海晏河澄 艰苦涩滞 疋字旁的字 传宗接代 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