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草孝贻祠堂和张子翼韵 其二》

时间: 2025-08-09 21:30:01

诗句

耳外无闻车马音,白云长护宇垣深。

心田远接槐三叶,手泽长存桂一林。

课子才名齐北斗,承家礼教重南金。

照人古道今犹在,唤醒人间乌哺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30:01

原文展示:

青草孝贻祠堂和张子翼韵 其二
耳外无闻车马音,白云长护宇垣深。
心田远接槐三叶,手泽长存桂一林。
课子才名齐北斗,承家礼教重南金。
照人古道今犹在,唤醒人间乌哺心。

白话文翻译:

耳边听不到车马的喧闹,白云长久地庇护着深厚的祠堂。
心灵的田野遥远地连接着三片槐叶,手中留下的是一片桂林的芳香。
教导孩子们的才华如同北斗星一样出众,承袭家族的礼教犹如南方的金子。
古老的道路如今依然存在,唤醒人间的乌鸦也有着深厚的情意。

注释:

  • 耳外无闻:耳边听不到,形容环境的宁静。
  • 车马音:指车马的声音,象征世俗的喧嚣。
  • 白云长护:白云长久地守护,表达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意境。
  • 心田:心灵的田野,隐喻内心的情感世界。
  • 槐三叶:槐树的三片叶子,象征着繁荣和生机。
  • 手泽:手中留下的印记或影响。
  • 课子才名:教育孩子们,强调教化的重要性。
  • 齐北斗:比喻才华出众,北斗星在古代被视为指引方向的明星。
  • 承家礼教:承袭家族的伦理道德和教化。
  • 照人古道:古老的道路仍然照耀着人,象征着传统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必强,明代诗人,以其平易近人而富有哲理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家庭、教育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常富有情感和思考,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青草孝贻祠堂和张子翼韵 其二》创作于一个强调礼教和家庭伦理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教育下一代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宁静的环境描绘开篇,表现出一种对外界喧嚣的远离与内心的平和。诗人通过“耳外无闻车马音”表达了一种避世的理想,营造出一种纯净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白云长护宇垣深”,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隐含了对家族庇护的渴望与感激。

“心田远接槐三叶,手泽长存桂一林”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槐树和桂树都象征着高尚和清雅,传达出诗人对后代教育的期许。通过“课子才名齐北斗,承家礼教重南金”,诗人强调了教育和传统的重要性,将孩子的才华与家族的文化传承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理想的家族图景。

最后两句“照人古道今犹在,唤醒人间乌哺心”,不仅是对古老道德的肯定,也是一种对人性善良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重视传统、关注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耳外无闻车马音: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状态,远离喧嚣。
    • 白云长护宇垣深:象征着宁静和庇护,体现出对家庭和传统的眷恋。
    • 心田远接槐三叶:隐喻内心的丰盈与精神的追求。
    • 手泽长存桂一林:强调教育与家庭文化的持久影响。
    • 课子才名齐北斗:赞美后代才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承家礼教重南金:传承家族的礼教,表明对传统的重视。
    • 照人古道今犹在:古代的道德观依然存在,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
    • 唤醒人间乌哺心:呼唤人们对内心情感的关注,传达对人性善良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才华比作北斗星,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槐、桂树象征着文化和品德,表现出诗人对传统的重视。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古道德的尊重与传承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宁静的环境描绘,传达出对内心情感的关注与期许。

意象分析:

  • 青草:生命的象征,表达出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 白云:代表宁静与庇护,传递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槐树与桂树: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文化的传承。
  • 古道:代表着传统与伦理道德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斗”象征什么? A. 家族
    B. 传统
    C. 才华

  2. 诗人通过“耳外无闻车马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喧嚣
    B. 宁静
    C. 忧伤

  3. “承家礼教重南金”中的“南金”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传统文化
    C. 家庭伦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将进酒》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青草孝贻祠堂》:两首诗都表现出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为个人化,侧重于思乡,而《青草孝贻祠堂》则关注家庭与教育的传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梁必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与文化传承》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午困 李致远母夫人挽诗 其二 参政李公以勤谨和缓励后学江宪益以公廉忠信 荆公 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 诗告至李汉州 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 寻梅 寿崔帅卿七绝 答家朝南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王 扶危定倾 停务 省疾 建之底的字 秃宝盖的字 土妇 靣字旁的字 通今博古 既成事实 思前想后 包含真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漏火 尧天舜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