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16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在行军作战时,忘却了衰老和黄昏,
在春天来临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第一次来到梅岭之外,
第三次见到了木绵花的盛开。
山中的鹿宁愿游玩于市中,
江边的鸥鸟本在沙滩上休息。
红尘中没有尽头的日子,
我却白发苍苍,依然未能归家。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和自然之美,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符合“诗中有画”的传统。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外出游历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对人生与归属的思考。
本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开篇“行役忘衰暮”,道出在忙碌中忘却了衰老的境地,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着“逢春感物华”,则通过春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梅岭和木绵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后半部分的“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则是对自然生灵的观察,展现了和谐的自然状态,诗人似乎在羡慕它们的自由与宁静。而“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则是对人生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和生活宁静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木绵花”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凋零
C. 冬天
答案:A
“红尘无了日”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活充满希望
B. 人世间的纷扰没有尽头
C. 归家之路漫长
答案:B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赞美与热爱
C. 恐惧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