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3:47
潋滟郎官水,崔巍大别山。
水面波光粼粼,宛如郎官般的风采;大别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水与山的壮丽景色。开篇以“潋滟郎官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水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荡漾的美丽景象,令人联想到青春的活力和生机,同时“郎官”这一比喻也暗示着一种优雅的气质。接着“崔巍大别山”的描写则转向了大自然的雄伟,强调了大别山的巍峨与气势,给人以震撼之感。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既有对柔美、细腻之美的欣赏,也有对雄壮、伟岸之美的崇敬。
在诗中,作者通过“水”和“山”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暗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和谐美。整首诗简洁而富有韵味,充分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陶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水与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选择题:
诗中“潋滟郎官水”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山的壮丽
B. 水的波光
C. 云的变化
D. 风的轻柔
“崔巍大别山”中的“大别山”在哪个省份?
A. 安徽
B. 浙江
C. 四川
D. 广东
填空题: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高山的壮丽,但更侧重于山的雄伟与人文情怀。范致虚的作品则将水的柔美与山的刚毅相结合,形成了对比,体现出诗人在自然面前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