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3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33:54
《示儿》
作者:陆游 〔宋代〕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但穷源自不疑。
齿豁头童方悟此,
乃翁见事可怜迟!
我在文才上可以改变自己的骨骼,但在技艺上却无能为力。学习的过程要追根溯源,自己对此毫不怀疑。牙齿已经掉落,头发也变白,才明白这个道理,真是可怜我这个老翁见事太迟了!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居士,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国家命运为主。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个人生活坎坷,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和人民,常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示儿》是陆游晚年创作的诗作,写给儿子的教诲。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思考与反省,以及对儿子的期望。
《示儿》是陆游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面上看似是在教导儿子,实则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晚年的不甘与遗憾。诗的开头“文能换骨余无法”直接指出了文才与技艺的差距,表现出陆游对自身才能的自谦与对理想的追求。接着“学但穷源自不疑”,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表明了追寻真理的决心。
“齿豁头童方悟此”,这句写得尤为动人,陆游以“齿豁”“头童”来形象化自己的衰老,暗示自己在年迈之际才领悟到这一道理,显得十分感慨。他的“乃翁见事可怜迟”则是对自己人生的痛惜,表达出一种“不识时务”的懊悔与反思。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考,既有对学习的重视,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陆游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习的重视、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后代教育的期许,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能力的追求?
“乃翁见事可怜迟”中的“可怜”是什么情感的体现?
诗中提到的“齿豁头童”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