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厌虫》

时间: 2025-05-02 09:29:44

诗句

月出松坞明,露下莲塘清。

今宵好风色,独绕林下行。

百虫尔胡为,啧啧饶秋声。

求静不能得,我诗何由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9:44

原文展示: 厌虫 月出松坞明,露下莲塘清。 今宵好风色,独绕林下行。 百虫尔胡为,啧啧饶秋声。 求静不能得,我诗何由成。

白话文翻译: 月亮从松林间升起,明亮照人,露水滴在莲塘中,清澈见底。 今晚的风光如此美好,我独自在林间小道上徘徊。 百虫啊,你们为何如此,发出啧啧的秋声,扰乱了宁静。 我寻求宁静却不得,我的诗又怎能写成呢?

注释:

  • 松坞:指长满松树的小山丘。
  • 莲塘:种植莲花的池塘。
  • 风色:指风景、景色。
  • 百虫:泛指各种昆虫。
  • 啧啧:形容声音杂乱。
  • 饶:增添、增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田园诗。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寻求创作灵感时,被周围昆虫的叫声所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和对创作环境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文同在秋夜寻求创作灵感时的心境。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构思诗篇,但周围昆虫的叫声扰乱了他的思绪,使他难以集中精神创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景色与诗人内心的不安,形成鲜明对比。首两句以景入情,描绘了月出松坞、露下莲塘的清幽景象,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中间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林间,享受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最后两句则转折突显,诗人因百虫的啧啧声而感到烦躁,无法静心创作,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渴望和对创作受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创作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出松坞明,露下莲塘清。” —— 描绘了月夜的宁静美景,松坞与莲塘的意象增添了诗意。
  2. “今宵好风色,独绕林下行。” —— 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夜晚美景的愉悦心情。
  3. “百虫尔胡为,啧啧饶秋声。” —— 突出了诗人因昆虫叫声而感到的烦躁。
  4. “求静不能得,我诗何由成。” —— 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和对创作受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宁静的夜景与嘈杂的虫声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内心冲突。
  • 拟人:将百虫的叫声拟人化,赋予其扰乱诗人思绪的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寻求宁静与创作的困境。诗人通过对秋夜美景的描绘和对昆虫叫声的反感,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渴望和对创作受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 月出松坞: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露下莲塘:增添了诗意与清新的感觉。
  • 百虫啧啧:象征着嘈杂与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出松坞明”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日出 B. 月出 C. 星出 D. 云出 答案:B

  2. 诗人为何感到烦躁? A. 因为风大 B. 因为虫声 C. 因为人声 D. 因为雨声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我诗何由成”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创作的自信 B. 诗人对创作的困惑 C. 诗人对创作的期待 D. 诗人对创作的放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文同的其他作品,如《晚泊岳阳》、《秋夜》等,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铜鼓钗歌 春暮 【南吕】一枝花_平林暮霭收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 岁暮书怀 南歌子 其五 临江仙 其二 梦起步后园 山夕 初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定实 包含认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金蛾 佯输诈败 遏蓝菜 泛泛之交 包含搬的词语有哪些 大吹法螺 怡神养寿 怯惧 殚智竭力 雨字头的字 匹马当先 秃宝盖的字 食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