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03
满江红 其四 咏绿牡丹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厌粉锈朱,十斛黛春恩初沐。
写不出苔痕蘸色,兰膏争馥。
却拟新螺宵挹露,浪猜幺凤朝迎旭。
宝如来舌上现青莲,清波浴。
花瘦也,藏金屋。
花睡也,烧银烛。
信玉宜称碧,珠宜名绿。
青鬓学来梳未似,翠眉相对羞应簇。
便不须秾叶与扶持,风流足。
这首诗表达了对绿牡丹的赞美。作者厌倦了那粉色和锈色的花朵,仿佛在春天的恩赐下,绿牡丹才刚刚沐浴过。写不出那苔藓的痕迹,无法与兰花的香气相争。想要在新月下吸一口露水,轻轻猜测那只小凤凰在朝阳中迎接新的一天。仿佛在宝贵的如来佛手中现出青莲,清澈的波浪轻轻浴洗。花儿虽瘦,却隐藏在金色的房屋中;花儿虽睡,却燃烧着银色的烛光。美玉应该称为碧玉,珍珠应该称为绿珠。青色的鬓发梳理得还不如意,翠眉相对着害羞的样子。其实毫不需要浓艳的花瓣来扶持,风姿绰约就已足够。
作者介绍:董元恺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以风雅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清代,牡丹被誉为“花王”,而绿牡丹则更显珍贵。董元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绿牡丹的独特喜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情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示了绿牡丹的清丽与高雅。开头几句便抒发了对其他花卉的厌倦,突显了绿牡丹的独特之美。诗人用“厌粉锈朱”来引入,给人一种反差感,仿佛暗示着绿牡丹的清新与脱俗。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恩泽,强调绿牡丹在春天中的生机与活力。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将绿牡丹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提到“宝如来舌上现青莲”,既表达了绿牡丹的珍贵,也体现了其内在的灵性。这种将自然与宗教相结合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感。
此外,诗中“信玉宜称碧,珠宜名绿”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绿牡丹的色彩美,令人想起了玉和珠的珍贵。而最后的“便不须秾叶与扶持,风流足”则表达了诗人对花儿本身的自信和骄傲,强调了绿牡丹的自然风华。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极具美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花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绿牡丹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花卉的独特审美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厌粉锈朱”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欢粉色花
B. 厌倦粉色和锈色的花
C. 对花的颜色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什么?
A. 普通的花
B. 珍贵与清新
C. 只有春天开的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花的自信
B. 对花的失望
C. 对花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