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赤崁城 其二》

时间: 2025-07-28 12:22:20

诗句

高足未云骋,上头应有仙。

岸昏涵蜃气,水滑带龙涎。

日月光先到,云霞思独玄。

沧波满归路,忆别动经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2:22:20

原文展示:

高足未云骋,上头应有仙。
岸昏涵蜃气,水滑带龙涎。
日月光先到,云霞思独玄。
沧波满归路,忆别动经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大的足迹尚未在云间飞驰,头顶上应该有仙人。岸边昏暗,笼罩着海市蜃楼的气息,水面光滑,带着龙涎香的气息。日月的光辉首先到达,云霞的思绪独自深邃。波涛汹涌的海水满载着归途,回忆离别让人心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注释:

  • 高足:通常指的是高飞的鸟或神仙,寓意高远的志向。
  • 蜃气: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常被用来形容梦幻的景象。
  • 龙涎:龙涎香,古代传说中的香料,象征珍贵与神秘。
  • 沧波:指广阔的波涛,象征着浩瀚的海洋或人生旅途。
  • 经年:年复一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友棠,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友棠游览赤崁城时,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文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赤崁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人生感慨。开篇“高足未云骋”点明了诗人的志向,似乎在渴望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接下来的“岸昏涵蜃气,水滑带龙涎”,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梦幻而神秘的境界,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日月光先到,云霞思独玄”一联,表现诗人在自然光辉中的思索与沉思,日月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仿佛也照亮了诗人心灵的深处。在此背景下,诗人又引入了“沧波满归路,忆别动经年”,表达了对离别与时间流逝的感慨,构建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足未云骋:表达了追求理想的渴望。
  2. 上头应有仙:暗示理想境界的存在。
  3. 岸昏涵蜃气:描绘神秘的自然景象,引发联想。
  4. 水滑带龙涎:表现自然的美与珍贵。
  5. 日月光先到:象征光明与希望。
  6. 云霞思独玄:思考的深邃与孤独感。
  7. 沧波满归路:回归的旅途与人生的反思。
  8. 忆别动经年: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足”比喻理想与追求。
  • 拟人:日月、云霞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日月光先到,云霞思独玄”,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理想追求与人生感悟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时间与自然的深思,传达出一种高远的情怀与哲理。

意象分析:

  • 高足: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蜃气: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幻想。
  • 龙涎:象征珍贵与神秘的价值。
  • 沧波:象征人生的旅程与波折。
  • 日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足未云骋”指的是什么? A. 神仙
    B. 高飞的鸟
    C. 追求理想

  2. “岸昏涵蜃气”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明亮的海面
    B. 神秘的海市蜃楼
    C. 平静的湖泊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离别的思念
    B. 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感悟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友棠的《赤崁城 其二》,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将进酒》更为豪放,而《赤崁城 其二》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友棠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羊士谔永宁里居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清溪路中寄诸公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清溪路中寄诸公(一作寄韦于二侍御) 石床石鉴 赠米都知 赠米都知 琴歌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二 富郑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合之卒 玉字旁的字 声卡 日字旁的字 包含烫的词语有哪些 战击 屋乌推爱 川字旁的字 绝口不道 跷生生 礼聘 任人唯亲 齊字旁的字 开花结实 堵击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