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0:34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昨天春天如同一位少女,十三岁的小姑娘在学习绣花。花儿的枝头不忍心让花儿枯萎。真是无情,竟然让春雨和狂风来袭。花瓣像红绉一样覆盖了园林的地面。而如今的春天,似乎像轻浮的游子一样难以长久。想起之前送走春天的情景,所有的春波都酿成了一江春酎。约定在愁苦的杨柳岸边相会。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江苏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将领。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风雨,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春天的背景下,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辛弃疾对春天的珍视与无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融合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忧伤。开头以“昨日春如”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年轻的少女,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清新而又热烈的生命力。然而,随着“雨僝风僽”的到来,春天的美好似乎遭到破坏,诗人通过无情的天气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
接着,诗人把春天比作“轻薄荡子”,意在表达春天的短暂与不可靠,这样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失落。最后,诗人回忆起送走春天的情景,春波化作“一江春酎”,在这里,酒意与春情交融,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醉人的解脱。而约定在杨柳岸边相会,更是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并赋予了读者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叹息,反映了辛弃疾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青春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十三女儿”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老年
C. 中年
答案:A
“轻薄荡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春天的短暂
C. 一位游子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春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酒
B. 春天的回忆
C. 春天的花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