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皇恩·露染武夷秋》

时间: 2025-05-01 14:45:04

诗句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

练色泓澄玉清水。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

凤翼看看九十里。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5:04

原文展示

感皇恩·露染武夷秋
辛弃疾 〔宋代〕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
练色泓澄玉清水。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
凤翼看看九十里。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武夷山秋天的美丽景色。露水染绿了山林,千层山峦如翠屏般耸立。清澈的水面如同练色的玉石一般明亮。十足的冰面如同未曾吐出的玉壶,天地间透出一股清新之气。精神在此时已然投入于自然之中,恰似人间的祥瑞。步伐轻盈如青锁,紫微星空下的美丽景致尽收眼底。任凭我挥洒金碗,绝不要辜负这清爽的秋风和美好的时光。就像在瑶台上乐曲悠扬,岁月在千秋中流逝。


注释

  • 露染:露水滋润,形容秋天的清新。
  • 武夷:指武夷山,在中国福建省。
  • 千蛮耸翠:千层山峦如翠色般耸立。
  • 练色泓澄玉清水: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像玉石一样。
  • 冰鉴:指冰面,寓意晶莹剔透。
  • 青锁步趋:形容步伐轻盈,似青色锁链般优雅。
  • 紫微:指紫微星,象征高贵和美好。
  • 凤翼:比喻如凤之翅,形容景致的壮丽。
  • 金碗:象征财富与享受。
  • 瑶台人度曲:意指在仙境般的地方悠然自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风雨,目睹了国家的衰落与南渡。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的理想抱负。

创作背景

《感皇恩·露染武夷秋》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时局的失望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武夷山的秋景,表达了他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的意象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武夷山的秋日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开篇“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引人入胜,清晨的露水使山峰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练色泓澄玉清水”更是将水的清澈与天空的湛蓝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词人以“十分冰鉴”描绘出自然的纯净,象征着人们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暗示着清爽的秋风中隐藏的智慧与灵性。通过“青锁步趋,紫微标致”,词人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描绘一幅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图景。

最后几句“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则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整首词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染武夷秋:描绘秋天的清晨,露水滋润了武夷山的景色。
  2. 千蛮耸翠:山峦层叠,像是翠绿色的屏障。
  3. 练色泓澄玉清水:水面如玉般清澈透亮,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4.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比喻水面如镜,映照出天地的美丽。
  5.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强调人们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的和谐。
  6.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描绘优雅的步伐与美丽的星空。
  7. 凤翼看看九十里:用凤之翅来形容景色的广阔。
  8.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呼唤人们珍惜美好的时光与生活。
  9.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将自然与人生结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冰鉴”和“玉壶”比喻水的清澈,增强形象感。
  • 拟人:通过“精神先付与”赋予自然以灵性。
  • 对仗: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武夷山的美丽秋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珍惜眼前美好时光的重要性,展现了辛弃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新与生机。
  • 武夷:代表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底蕴。
  • :象征纯净与灵性。
  • 青锁:寓意优雅与和谐。
  • 凤翼:象征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2. “露染武夷秋”中的“露”指的是什么? A. 露水
    B. 露天
    C. 露面

  3. 这首词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春天的花朵
    C. 冬天的雪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但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粗略解读

辛弃疾的作品常常抒发对国家、自然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代词坛的辉煌,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次江文韵 其四 寄友人郭房陵 其一 兰氏自然斋 闲居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赠王弘文 张侍御谪判晋州 其一 琴溪 赠泽庠赵广文三首 其二 答龚孝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眊眩 单人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疑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衣结尾的成语 門字旁的字 困结尾的成语 举十知九 传闻失实 头高头低 售卖 鳥字旁的字 厝火积薪 离娄之明 浑粹 三竿 拉枯折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