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4:50
临江仙 其十二
记得酿寒过二月,更阑石叶香焦。
闲将韵字带愁挑。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
拾翠寻香怀旧侣,汀洲何处兰苕。
天青海碧路迢迢。不应耽慧业,此恨几时消。
我记得寒意已过了二月,夜深时石叶的香味已然焦灼。
我闲来无事,带着愁绪挑选韵律。
把情意寄托在绿色的绮绣上,把怨恨封存于红色的绡帕。
我在寻找香气和翠色的同时,回忆旧日的伴侣,
那汀洲的哪一处有兰草生长呢?
天是青色,海是碧色,路途遥远漫长。
不应该沉迷于美好的事业,这份怨恨又要多久才能消散?
作者介绍:杨芸,清代女诗人,生于文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情感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对往昔的追忆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去的遗憾。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开篇以“记得酿寒过二月”引入,既设定了季节的背景,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诗中“闲将韵字带愁挑”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闲适,诗人试图通过作诗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而“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则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也有对失去的怨恨。
后两句“拾翠寻香怀旧侣,汀洲何处兰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天青海碧路迢迢”则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景象,拉开了情感的空间,诗人对未来的茫然与对过往的眷恋在此交织。
最后一句“不应耽慧业,此恨几时消”总结了诗人的感慨,提醒自己不应沉迷于情感之中,而要关注事业与理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