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37
次韵答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蕴山方伯
作者: 姚鼐 〔清代〕
我如行云向九州,飘然一往不可留。
东南烟水一千里,挂帆曲转枫林秋。
西湖绝景四面好,北客拄杖十日游。
夜月披襟倚湖槛,晓烟听橹摇湖舟。
朅往山深友麋鹿,归从水宿同凫鸥。
两君丰采古贤伯,亦邀宾客探奇幽。
孤山处士余所慕,香山玉局君之俦。
四贤祠前共游舫,鱼蟹菱芡新登篝。
恪官事异元丰世,岂开鱼钥贪林邱。
斜阳欲尽旌旆返,野人朝亦生离愁。
从来佳处不可尽,安用万壑穷两眸。
主人虽贤客当去,径买轻舸随北流。
两君各示七言妙,扣缶讵和编钟璆。
使君文章配旄节,漫士踪迹同漂沤。
敢期一事嗣前古,培堤去葑仰令犹。
想公更游水深阔,倒浸南北山僧楼。
我就像那行云飘向九州,轻松自在无法停留。
东南的烟水绵延千里,帆船轻轻转向枫林的秋色。
西湖的美景四面俱佳,北方的客人拄着拐杖游了十天。
夜晚的月光披襟倚靠湖边,清晨的烟雾伴着橹声摇荡湖舟。
在山中深处,我与鹿相伴,归来时与水鸟共宿。
你们两位的风采如古代贤人,邀约宾客探寻奇妙幽境。
孤山的隐士是我所向往,香山的雅士更是你们的朋侪。
在四贤祠前我们共坐游船,鱼、蟹、菱角新鲜的篝火升起。
官场事务与元丰年间不同,岂能轻易开启贪欲的林邱。
斜阳快要落下,旗帜开始归返,乡野的晨曦也生离愁。
美好的地方本就无穷尽,何必用万壑来搜索双眼。
主人虽贤,客人终将离去,径自买船随北流而去。
你们各自展示七言的妙趣,敲击鼓声却无法和编钟相和。
使君的文章如同旄节辉映,漫士的踪迹与漂浮的涟漪相同。
敢期望一件事情如同古人,修堤去葑仰望的仍然依旧。
想必你们更想游览那水深阔,无论南北山中僧楼。
作者介绍
姚鼐(1731年-1815年),字瑶亭,号惭愧山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姚鼐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以及对友人的不舍情怀。诗中描绘的西湖风光和友人的交往,表现了他对友谊与自然的珍视。
姚鼐的《次韵答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蕴山方伯》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佳作,诗中通过行云与湖水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无奈。整首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前半部分描绘了行云飘逸、湖光山色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忧伤与不舍。通过对东南烟水和西湖绝景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氛围。
诗中涉及的“夜月披襟倚湖槛”以及“晓烟听橹摇湖舟”等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感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之畔,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中对友人的描述亦透出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我如行云”的意思是:
A. 自由自在
B. 迷失方向
C. 追逐梦想
D. 感到孤独
诗人对离别的感受主要表现在哪些意象中?
A. 行云
B. 夜月
C. 水宿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西湖绝景”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战争的惨烈
B. 自然的美丽
C. 友情的深厚
D. 诗人的愁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鼐的作品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姚鼐更注重友谊与离别的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