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50
越巂资屏障,周戎疆索分。
河声瘖万马,岭势勒千军。
大树威犹震,夷巢净不氛。
娵隅问何物,蛮语纪初闻。
越巂的山川宛如屏障,周戎的疆域在这里分割。
河水的声音震撼着万马,山岭的气势束缚着千军。
大树的威势仍然震撼四方,夷族的巢穴却清净无尘。
娵隅问这是什么,蛮族的语言初次传入耳中。
吴为楫,清代诗人,生于1710年,卒于1773年,是一位兼具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人物。他的诗词以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边疆和民族关系的关注。
这首诗写于吴为楫担任边疆官员期间,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全、民族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边疆形势的关注和对外族的警惕。
《大树堡晤王若愚参军》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意境的诗,展现了清代边疆的复杂局势。诗中的“越巂”和“周戎”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河流和山岭的力量,生动地传达出边疆的险峻与不易。
“大树威犹震”一句,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威严,表明在外族的威胁下,民族的团结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两句通过娵隅的问询,表达了外族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暗示着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边疆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民族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吴为楫作为一个边疆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环境与外族的存在,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关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越巂”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今甘肃
B. 今四川
C. 今云南
D. 今陕西
“大树威犹震”中“大树”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国家力量
C. 外族威胁
D. 文化交流
诗中提到的“娵隅”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地名
D. 一种武器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吴为楫的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自然景观与民族关系的结合,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注,却在视角和情感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