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23: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3:45:09
原文展示:
渡湘江
杜审言 〔唐代〕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园林里让我悲伤回忆往昔的游玩;
如今春天的花鸟却让我感到愁苦。
我独自怜惜那些被迫南逃的京城人,
他们的命运不像湘江水那样自由地流向北方。
注释:
典故解析:
“京国”指的是唐代的首都长安,诗人表达了对被迫离开家园的人的同情。“湘江水北流”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暗含对动荡时代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审言,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号称“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渡湘江》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与稳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渡湘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愁苦。首联“迟日园林悲昔游”,使用了“迟日”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令人怀念的氛围。然而,随后的“今春花鸟作边愁”则将这种温暖的情感转化为对现实的失望与忧愁,花鸟的美丽与春天的生机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无尽的愁苦,这种情感的转折深刻而感人。
接下来的“独怜京国人南窜”,诗人将目光转向那些被迫南逃的京城人,表现了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不似湘江水北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湘江水自由流动,而人却被迫离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折射出社会动荡带来的苦痛与无奈。通过这种情感的流动与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引发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审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迟日”指的是什么?
“京国人南窜”指的是哪些人?
诗中“湘江水北流”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审言的《渡湘江》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杜审言侧重于时代动荡带来的个人愁苦,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朋友的怀念与祝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