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丫头岩》

时间: 2025-05-01 01:55:26

诗句

君不见新妇矶、女儿浦,小姑嫁与彭郎去。

天开地辟本何心,以邪见我成疑误。

风烟高并双丫石,旧已知名今始识。

佳山要自胜佳人,未见好山如好色。

满壁题诗吾所耻,倒激西江谁与洗。

安得人间马长卿,尽作山中鲁男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5:26

原文展示:

君不见新妇矶女儿浦,小姑嫁与彭郎去。
天开地辟本何心,以邪见我成疑误。
风烟高并双丫石,旧已知名今始识。
佳山要自胜佳人,未见好山如好色。
满壁题诗吾所耻,倒激西江谁与洗。
安得人间马长卿,尽作山中鲁男子。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新妇矶和女儿浦吗?小姑已经嫁给了彭郎。
天地开辟之初本没有这样的用心,为什么要用邪见来使我产生疑虑呢?
高耸的风烟与那双丫石,旧时就已经闻名,如今我才开始识得。
美丽的山峦应该胜过美丽的女子,我未曾见过像好的山那样令人心醉的色彩。
满墙的诗题让我感到羞耻,谁来帮我洗净那激荡的西江呢?
难道我能在世间找到马长卿,让他都成为山中鲁莽的男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新妇矶、女儿浦:指的是地名,象征着美好与爱情。
  • 彭郎:指代与小姑结婚的人,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天开地辟:指宇宙的开创,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 丫石:指双丫石,形状独特的山石。
  • 佳山:美丽的山,意象与美色相结合。

典故解析:

  • 马长卿:指的是唐代诗人马戴,因其作品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象征着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
  • 鲁男子:指的是鲁迅所描绘的理想主义者,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情世故的思考,融合了哲学思考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美与真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理想男性形象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的感悟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及新妇矶与女儿浦,带出一种浪漫与美好的氛围,暗示着爱情与婚姻的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双丫石和佳山,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诗人认为,山的美丽胜过女子的美丽,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性深刻的反思。此外,提及满墙题诗所带来的羞耻感,表明了对当今文人伪善的批判,诗人渴望有真正的男子汉气概,以应对现实的种种不满。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宣泄,具有深刻的哲理和高度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新妇矶女儿浦,小姑嫁与彭郎去。:提及美丽的地方和爱情的结合,暗示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2. 天开地辟本何心,以邪见我成疑误。:对天地开创的思考,质疑世间的误解与偏见。
  3. 风烟高并双丫石,旧已知名今始识。: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感叹自己对美的领悟。
  4. 佳山要自胜佳人,未见好山如好色。:强调美丽的山胜过所有的美色,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5. 满壁题诗吾所耻,倒激西江谁与洗。:对当下文人的批判与自我反思。
  6. 安得人间马长卿,尽作山中鲁男子。:渴望有理想的男子来担当,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与美色作比较,展现其独特之美。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世俗价值观的不满,呈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妇矶、女儿浦:代表爱情与美好的地方,象征着生活的幸福。
  • 双丫石:象征着坚韧与独特,反映出自然的奇妙。
  • 佳山:美丽的山,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吸引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姑嫁与彭郎去”中的“小姑”指的是什么?

    • a) 姐姐
    • b) 妹妹
    • c) 朋友
    • d) 侄女
  2. “佳山要自胜佳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人类的失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生活的无奈
  3. “安得人间马长卿”中的“马长卿”代表什么?

    • a) 现实中的男子
    • b) 理想中的文人
    • c) 自然的化身
    •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1. b) 妹妹
  2. b) 对自然的热爱
  3. b) 理想中的文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的《丫头岩》与李白的《庐山谣》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是方岳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突出个人情感的宣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典》
  • 《方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畋赴官并州 访石子涧外兄林亭 送邵户曹随侍之长沙 郡阁阅书投壶和呈相国晏公 送李灏秀才南归 送刘{弓弓夂}秘校赴婺源 送咸阳主簿王秘校 雪后资政侍郎西湖宴集偶书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 送吴照邻都官通判成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欲心 言字旁的字 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旗布星峙 齐齐哈尔市 鸾吟凤唱 缶字旁的字 百尺无枝 上缴 艳如桃李 德结尾的成语 里字旁的字 中饱私囊 指针 爪字旁的字 文汇报 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