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1:26
送蒋恭亮之东台
白日欲落风在林,
前啸狐狸后悲禽。
问子行役向何所,
大江自北黄河南。
江水东入海,
河流日澎湃。
河伯何不仁,
屡作人民害。
君不见今年六月黄河决,
生灵百万皆鱼鳖。
况复干戈海内多,
江淮浩浩常流血。
我已轻出子复尔,
掺执子袪不可说。
吁嗟岁阑风雪寒,
长途愁子衣裳单。
樽前强起互相酌,
为子高歌行路难。
歌成予亦从此去,
回首江南渺烟树。
白天快要落下,风在树林中吹拂,
前面狐狸在啸叫,后面鸟儿在悲鸣。
我问你出行要去何处,
大江从北方流向黄河的南边。
江水东流入海,
河流日夜奔腾不息。
河神为何如此无情,
屡次给人民带来灾害。
难道你没有看到今年六月黄河决口,
生灵百万都变成了鱼和鳖。
更何况战乱在国家内频繁,
江淮之间常常流着鲜血。
我已轻易离去,你也将如此,
相聚时难以言说的事情。
唉,岁末风雪寒冷,
长途旅行让你衣衫单薄。
在酒樽前勉强起身互相劝酒,
为你高歌路途艰难。
歌唱完毕我也将离去,
回首江南只见烟树渺茫。
作者介绍
吴怀珍,清代诗人,生平较为简略,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诗人送别蒋恭亮,正值社会动荡之际,黄河决口,战乱频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此同时,诗中也渗透出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
《送蒋恭亮之东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开头两句以“白日欲落风在林”描绘出一种夕阳西下的静谧气氛,然而随着狐狸的啸叫和悲禽的鸣叫,暗示了即将离别的忧伤。接下来的几句则引入了大江与黄河,象征着历史的河流和人类的命运。诗人提到黄河决口,生灵涂炭,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流露出深沉的悲愤。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的情感,诗人与友人相聚,尽管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诉说。最后的“回首江南渺烟树”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念与惆怅,仿佛在告别的不只有友人,还有那段充满回忆的过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由忧伤、思念、无奈交织而成,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动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反映了人们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悲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伯”指的是哪个神灵?
A. 山神
B. 河神
C. 风神
D. 雷神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几句中?
A. 君不见今年六月黄河决
B. 樽前强起互相酌
C. 江水东入海
D. 啥都没有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送别友人
C. 战乱与人民苦难
D. 个人理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