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烂柯山四首》

时间: 2025-04-26 09:42:45

诗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45

原文展示:

烂柯山四首
作者:刘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早。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白话文翻译:

白云带着我的拐杖,苔藓小径上不知谁往返。
渐渐看见松树倒伏,偶尔听到鸟儿闲闲地鸣叫。
豁然开朗,喧嚣全无,只对着万重山峦。
石桥跨越绝壑,苍翠的树林间有鸟儿的通道。
倚在栏杆上,脚下是云,斜阳还早。
如果能遇上霓裳,千年也不会衰老。
偶然寻得灵境,洞天碧云之上。
烂柯山留有遗迹,羽客何能前来拜访。
日暮时分,想要回去,晴空烟雾笼罩千山。
在绳床上久坐,石窟中已绝了人迹。
能在这人间与世隔绝,便将人世隔开。
白云在风中飘飞,并非等待归来的客人。


注释:

  • 白云:指天空中的云,象征清静与遥远。
  • 策杖:拐杖,暗示诗人行游的状态。
  • 苔径:苔藓覆盖的小路,表现山中幽静之感。
  • 松树偃:倒伏的松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 豁然:形容开朗、开阔的样子。
  • 霓裳:指美丽的衣裳,表现理想境界的美好。
  • 灵境:指人间仙境,寓意理想的生活状态。
  • 羽客:指仙人或隐士,象征追求高洁的人。

典故解析:

  • 烂柯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中提到的“烂柯”来自于古代道教文化,象征着追求不朽与长生。
  • 日暮怅欲还:表现出诗人对归去的渴望,暗含世事无常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迥,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唐代,这一时期,士人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烂柯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世俗的逃避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烂柯山四首》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悠远,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开头几句描写了白云与苔径,给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松树和鸟声则增添了生机,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面对万重山,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喧嚣在此刻一扫而空。石桥和鸟道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壮丽,透过栏杆看到的云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诗中的霓裳与灵境,更是诗人向往长生与理想境界的象征。

最后,诗人感叹于人世的隔绝,这种情感在“日暮怅欲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结合“白云风飏飞”,仿佛在诉说着对归属与人间的思考。整首诗融合了山水之美与人生态度,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云引策杖:白云引导着我的拐杖,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2. 苔径谁往还:苔藓小径上不知谁来谁去,表现出山中幽静和孤独感。
  3. 渐见松树偃:渐渐看见倒下的松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时闻鸟声闲:偶尔听到鸟儿悠闲的鸣叫,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5. 豁然喧氛尽:心中烦恼一扫而空,面对着万重山,感到心灵的宁静。
  6. 石桥架绝壑:石桥跨越深渊,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7. 苍翠横鸟道:苍翠的山林中,鸟儿自由地飞翔,象征自由与生命。
  8. 凭槛云脚下:倚着栏杆,脚下是云,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9. 颓阳日犹早:夕阳已经倾斜,但仍显得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10. 霓裳倘一遇:如果能够遇上美丽的霓裳,寓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1. 千载长不老:这样的理想境界可以让人永葆青春。
  12. 灵境偶一寻:偶然寻得的灵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13. 洞天碧云上: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14. 烂柯有遗迹:烂柯山留有仙人的足迹,暗示其神秘感。
  15. 羽客何由访:问道:羽客如何才能前来访问,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16. 日暮怅欲还:日暮时分,内心渴望归去,反映出一种对人间的思考。
  17. 晴烟满千嶂:晴空中烟雾弥漫,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18. 绳床宴坐久:在绳床上长时间宴坐,暗示对世俗的超然。
  19. 石窟绝行迹:在石窟中已无行人,表现出孤独与宁静。
  20. 能在人代中:能在这人世与世隔绝,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1. 遂将人代隔:最终将人世隔开,反映出对尘世的逃避。
  22. 白云风飏飞:白云在风中飘飞,不再等待归来的客人,表现出一种豁达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引策杖”,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
  • 拟人:如“白云风飏飞”,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超凡脱俗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然,带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感。
  2. 松树:代表坚韧与长寿,体现对自然的敬重。
  3. 鸟声:象征生机与和谐,增添了自然的动感。
  4. 石桥:象征通向理想生活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5. 霓裳:代表理想与美,寓意追求高洁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烂柯山”象征什么?

    • A. 仙人居住的地方
    • B. 繁华的都市
    • C. 贫瘠的土地
    • D. 战争的遗址
  2. “白云引策杖”中的“白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自由与超然
    • C. 追求
    • D. 忧愁
  3. 诗中“霓裳倘一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美丽的衣裳
    • C. 理想生活
    • D. 名声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诗句中也流露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刘迥的作品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袁尚书韵 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柳梢青(戊午十二月十五日安晚园和刘自昭) 秋风叹四首 八用喜雨韵三首 分定 疏影·嗤琼笑玉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 其三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 再赋喜雪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甘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引古证今 摘不开 指导性计划 礼士亲贤 斗字旁的字 纱子 私开头的成语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整篓洒油,满地拣芝麻 以杀止杀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丢空 歹字旁的字 疏黜 悲悲切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