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兰陵王·翡仙殁后,倏忽经年,芳菲依旧,欢悰去心,怅然此怀,乌能已已》

时间: 2025-05-04 00:24:14

诗句

峭寒侧。

帘外东风无力。

清明近、烟柳雨丝,空里冥濛弄娇碧。

春来似过客。

寂寂。

箫声巷陌。

谁曾信、无限古欢,一霎鹃声变今昔。

伤心判鹣翼。

但想像玉容,眉恨堆积。

天长地久情何极。

记花下携手,落红黏鬓,珍丛静绕数太息。

怕芳事狼藉。

追忆。

更悽恻。

但永夜无眠,零泪沾臆。

安仁鬓影新霜白。

纵月没星替,那能销释。

梁閒栖燕,定为我,也脉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4:14

原文展示:

兰陵王·翡仙殁后,倏忽经年,芳菲依旧,欢悰去心,怅然此怀,乌能已已
峭寒侧。帘外东风无力。清明近烟柳雨丝,空里冥濛弄娇碧。春来似过客。寂寂。箫声巷陌。谁曾信无限古欢,一霎鹃声变今昔。伤心判鹣翼。但想像玉容,眉恨堆积。天长地久情何极。记花下携手,落红黏鬓,珍丛静绕数太息。怕芳事狼藉。追忆。更悽恻。但永夜无眠,零泪沾臆。安仁鬓影新霜白。纵月没星替,那能销释。梁闲栖燕,定为我,也脉脉。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侧面,窗帘外的东风无力。清明节快到了,烟雨中柳树的细丝如烟似雾,空中朦胧的景色如同娇嫩的碧色。春天好似过客匆匆而至。街巷中传来悠扬的箫声,谁能相信那曾经无尽的欢乐,现在只剩下短暂的鹃声,转眼已是今昔不同。伤心地看着分离的情景,脑海中满是那美丽的容颜,眉间的怨恨重重叠叠。天长地久的情感又能有多深?我记得在花下手挽手,落红沾染鬓发,花丛静静环绕,叹息声数不胜数。怕那芳华事物狼藉,追忆起来,更是凄凉。可这漫漫长夜无眠,泪水沾湿了心头。鬓影因年华而新霜白,纵使月落星沉,又怎能解除这思念?那栖息在梁上的燕子,定会替我,默默传递这份情思。

注释:

  • 翡仙:指美丽的女子,可能是指诗中的爱人。
  • 倏忽:形容时间短暂,迅速。
  • 芳菲:指花香和美好的春天。
  • 欢悰:欢喜与忧愁,意指情感的复杂。
  • 鹣翼:比喻情人分离,鹣指鹣鹤,象征爱情。

典故解析:

  • 清明:指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四月,象征春天和扫墓。
  • 箫声:古代乐器声,常用来表达忧伤情感。
  • 花下携手:源于古诗词中常见的恋人携手共赏花的意象,象征爱情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岳瑞(清代),字维钊,号永清,江苏人,擅长词赋,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复杂时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的失落的无奈。

诗歌鉴赏:

《兰陵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怀旧与哀愁的场景,诗人在寒冷的春天中,感受到春光似乎匆匆而过,伴随着悠扬的箫声,心中不禁涌起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诗中的“春来似过客”,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无奈与向往。诗中通过“伤心判鹣翼”一语,将离别的痛苦与对美好回忆的渴望结合在一起,显得格外动人。整首诗情感真挚,以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峭寒侧”: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帘外东风无力”:春风虽到,却显得无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
    • “清明近烟柳雨丝”:清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 “春来似过客”:时间的流逝如同过客,未曾停留,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过客,突出时间的迅速流逝。
    • 拟人:赋予春风无力的情感,使自然与人心相呼应。
    • 对仗:在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敏感。

意象分析:

  • 寒冷:象征孤独与心灵的凄凉。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但在诗中却带着惋惜。
  • 箫声:代表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欢悰”意指: A. 欢喜与忧愁
    B. 喜悦的时光
    C. 伤心的往事
    D. 美好的回忆

  2. “春来似过客”表达了对时间的: A. 感慨
    B. 喜悦
    C. 期待
    D. 不满

  3. 诗中提到的“鹣翼”象征着: A. 美好的爱情
    B. 分离的痛苦
    C. 怀旧的情感
    D. 欢聚的时光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爱情与失落。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岳瑞的《兰陵王》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岳瑞更侧重于对爱情的追忆,而苏轼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文学名篇解析》
  • 《李岳瑞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李子永梅村散策图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 春困二绝 题请息斋六言 菩萨蛮 予寓邑中与诸子讲学巨山侄孙转示初冬书事因用韵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冬日十二绝 其四十九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 其三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穹冥 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糖衣炮弹 三沐三熏 香蛤 舞女 包含缟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岭僥 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决蹯之兽 逐名趋势 髟字旁的字 云蒸霞蔚 黍字旁的字 日夜警戒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