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05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作者:叶梦得 〔宋代〕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远处的故乡渐渐靠近,心中不禁想起陶渊明的归隐情怀,谁还会对此多加议论呢?
我准备回去,秋天已经渐渐老去,松树和菊花的三条小径依然存在。
小儿子在门口迎接,随风飘动的衣袂,依稀可见旧日的衡门。
琴书已然散落,唯有酒杯满盈,让我倍感欣喜。
惆怅的是,漂浮的水萍毫无根基,走遍天涯,却空负了田园的情怀。
去吧,何必再去那小窗户,正好可以倚在南轩稍作歇息。
疲倦的鸟儿知道归来,晚霞映照着远处的云彩,山间的气息已然接近黄昏。
这才是真正的情感,故而更应辨别那些无言的感受。
作者介绍:叶梦得,字君肃,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见长,风格清新隽永。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南归的途中写成,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散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念奴娇》通过描绘归乡的情景,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故山渐近”引入,表现出归乡的迫切心情和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借助“松菊三径”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意境,似乎在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接着,稚子迎接的画面充满温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中间部分提到“琴书萧散”,既是对往日清闲生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奈。酒杯满盈的欢愉与“惆怅萍梗无根”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以“倦鸟知还”来比喻归来的期待,晚霞映照下的宁静山气,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惆怅。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故山”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乡
B. 一座山
C. 远方的山
“琴书萧散”中“萧散”意味着:
A. 整齐
B. 零落
C. 丰富
“倦鸟知还”表达了诗人的:
A. 不满
B. 希望
C.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