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9:21
丁收仲寺丞挽诗
元佑名卿后,甘盘旧学臣。
肯堂真有子,论世岂无人。
仕至二千石,年垂八十春。
哀荣子毋憾,全福更谁论。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丁收仲而作。
元佑年间他名声显赫,甘愿做一个旧学的门徒。
他在堂上真有优秀的子弟,难道世上没有其他人吗?
他仕途达到二千石,年纪已近八十岁。
对他的哀悼,不要感到遗憾,享有的福气又有谁能再论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抒怀为主。其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擅长表现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戡为悼念丁收仲而作,表达了对其一生的尊敬和对其成就的肯定。在当时社会,官员的高低与个人的学识、品德息息相关,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丁收仲的生平,还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学识和官职的重视。
《丁收仲寺丞挽诗》是一首具有深厚感情的挽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丁收仲的哀悼之情,同时也通过对其生平的回顾,传达了对其成就的赞美。首句“元佑名卿后”开篇即点明了丁收仲的历史背景,显示出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他在旧学中的甘愿和对学问的执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接下来的“肯堂真有子,论世岂无人”则展现出诗人对现世人才的思考,认为在世上不仅有丁收仲一位优秀的学者,暗含对当时社会人才匮乏的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哀荣子毋憾,全福更谁论”则是对丁收仲一生成就的总结与对其死后福泽的肯定。诗人在哀悼中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强调既然已逝去的生命所享有的福气无人可以再论,那就不必过于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丁收仲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丁收仲的追忆,反映了对学识、官职和人生的思考,强调了对已故者的尊重与怀念,传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福气珍惜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丁收仲在何年被称为名卿?
“全福更谁论”中“全福”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蔡戡的《丁收仲寺丞挽诗》与杜甫的《哀王孙》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逝去生命的追忆与感慨,但蔡戡的诗更侧重于对成就的肯定,而杜甫则更多地流露出对生活无常的哀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