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6:44
欲问花前第几春。
却看桃片委苔尘。
赋情谁及杜司勋。
菱髻初装珠络小,
芹泥浅傅玉膏匀。
轻衫细马那时人。
想问在花前已经过了多少个春天?
只看那桃花瓣落满了苔藓,
赋情的才子又有谁能比得上杜甫的司勋?
那菱形发髻初次装饰着小珠子,
芹泥轻轻涂抹了细腻的玉膏。
当年穿着轻薄衫子的那位人儿。
作者介绍:梁鼎芬(约1740-1806),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感悟,其诗风细腻清新,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交替期,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对岁月流逝和往事追思的感慨。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以“欲问花前第几春”开头,勾勒出一种对时光的追问,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桃花瓣散落在苔藓上,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岁月的无情。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引入杜甫的“司勋”,意在表达当代人与古人情感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女子的形象,反映了青春之美和生活的细腻。菱髻、珠络和玉膏等意象,描绘了女子的清雅与妆扮,体现出一种温柔的美感。最后一句“轻衫细马那时人”,将诗人对那位女子的思念与怀念推向高潮,既是对过去的留恋,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自然之美,也有情感之深,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花前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美好青春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司勋”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菱髻初装珠络小”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女子的妆扮与青春
C. 诗人的孤独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怀念与惋惜
B. 满不在乎
C. 积极向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浣溪沙 其二》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