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42:18
西斋寂已暮,叩门声嘀嘀。
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
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
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
厨灯斜影出,檐雨余声滴。
不是爱闲人,肯来同此夕?
西边的书斋已经寂静了,傍晚时分,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我知道是你前来拜访,于是轻轻拂去尘埃,准备迎接你。
乡村里有什么呢?只有茶和果品来招待你。
这里的环境清贫而宁静,仿佛是僧人的居所,四周被竹林环绕。
厨房的灯光映出斜斜的影子,檐下雨水滴落,余音缭绕。
这并不是我喜欢清闲的人,愿意在这个晚上来与我相聚?
这首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清雅生活和对朋友的重视,反映了诗人白居易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尤以讽喻诗和民歌见长。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受百姓喜爱。
《麴生访宿》创作于唐代中后期,反映了诗人生活的乡村情景。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热情款待以及对清贫生活的自得,体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麴生访宿》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情景的诗,体现了白居易的生活哲学和人际关系。诗的开篇通过“西斋寂已暮”,勾勒出一个宁静的傍晚,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叩门声嘀嘀”表现出访客的到来,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动。
诗中提到的“茶果迎来客”,不仅表现了乡村的简朴,更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欢迎。生活的清贫与精神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白居易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尤其是“贫静似僧居”,在对比中突出了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不是爱闲人,肯来同此夕?”则是对友人到来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体现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温情。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白居易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依恋,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西斋”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书房
B. 诗人的卧室
C. 诗人的厨房
诗人用什么来迎接客人?
A. 酒
B. 茶果
C. 点心
诗中“贫静似僧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清贫生活的厌恶
B. 对清贫生活的向往
C.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