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32
初到锦城
溪遶层峦路遶溪,
飞梁相接挂晴霓。
山川王气今何有,
岩谷灵踪昔未跻。
十里松篁参羽仗,
半天楼阁倚云梯。
胜游欲尽无穷目,
未到桃源客已迷。
小溪环绕着层峦叠嶂的山路,
飞架的桥梁连接在晴空的彩虹之上。
如今这山川的气韵又何在?
曾经的灵气在岩谷中已然无法再现。
十里松林如同参天的羽仗,
半空中的楼阁依偎着云梯。
美好的游览似乎要尽头,但眼前所见无穷无尽,
尚未抵达桃源,心中已然迷惘。
陈师道,字宪之,号明道,宋代诗人,文学家,曾任官员,因其诗歌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初到锦城》是陈师道在初次抵达四川锦城(今成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锦城山水的赞美及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该诗反映了北方文人对南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从而揭示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初到锦城》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山水诗。诗的开头用“溪遶层峦路遶溪”描绘了锦城周围的山水环境,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通过“飞梁相接挂晴霓”的细腻描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生动地展示了锦城的秀美。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思考当下的山川气韵与往昔的灵气之间的对比,“山川王气今何有”一句,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中“十里松篁参羽仗,半天楼阁倚云梯”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胜游欲尽无穷目,未到桃源客已迷”,不仅表现出对锦城的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即使身处美好之地,心中所向的桃源仍然让人感到迷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锦城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惘。
本诗的作者是谁?
“十里松篁参羽仗”中的“羽仗”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