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怨十章 其七》

时间: 2025-07-28 15:41:43

诗句

物色生态能几时,九日尊前有所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此恨绵绵无绝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41:43

原文展示:

物色生态能几时,九日尊前有所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话文翻译:

这大自然的景色能保持多久呢?在九天节的酒宴上,我心中满怀思念。远远地知道兄弟们正在登高,这份怨恨将绵延不绝,永无了期。

注释:

  • 物色:指自然景色。
  • 生态:指自然环境或景象。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登高的传统节日。
  • 尊前:指酒杯前,表示饮酒时的场合。
  • 遥知:远远就知道。
  • 兄弟:指诗人的兄弟或亲友。
  • 登高处:指重阳节习俗中的登高活动。
  • 此恨:指对离别或无法相聚的怨恨。
  • 绵绵无绝期:形容怨恨持续不断,没有尽头。

典故解析:

重阳节(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古人认为在这一天登高可以避邪延年。诗中提到的“登高”不仅是节日习俗的体现,更是思念与团圆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敏政(约1550年-1626年),明代诗人,字彬卿,号谷山,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及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九日怨十章 其七》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程敏政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他对自然的思考和对兄弟的深切思念。起初,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感到忧伤,似乎在警示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然而,随着对兄弟的思念涌上心头,诗的情感逐渐转向了对离别的怨恨与无奈。诗中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强调了离别所带来的无尽痛苦。在形式上,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重阳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亲情永恒的深刻思考,给读者以很大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色生态能几时:诗人感叹自然景色的美好与短暂,似乎在询问这种美丽的时光能维持多久。
  2. 九日尊前有所思:在重阳节的欢聚中,诗人心中却充满了思念,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3. 遥知兄弟登高处:远处的兄弟们正在欢庆节日,诗人虽知他们的行踪,却无法参与。
  4. 此恨绵绵无绝期:对兄弟的思念与无法相聚的怨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尽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感情相联系,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和韵律感。
  • 夸张:将思念和怨恨形容为“绵绵无绝期”,突出了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亲情的描绘,表达了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亲人思念的深刻情感,反映了人生在世的无常与对团圆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态:象征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规律。
  • 九日:象征团圆与相聚的节日。
  • 兄弟:象征亲情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怨十章 其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失落

  2.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3. “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伤感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通过登高表现思乡之情,但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程敏政的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借雷琴,记旧曲 再和曾仲锡荔支 减字木兰花(赠徐君猷三侍人妩卿) 送曹辅赴闽漕 皇太妃阁五首 寄傲轩 临江仙(赠送) 送颜复兼寄王巩 南乡子·旌旆满江湖 行香子·述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头的字 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强食自爱 毛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以石投水 燃膏继晷 瓦字旁的字 罪责难逃 分取 甜不丝 包含碑的词语有哪些 万世长策 子妇 鸣凤朝阳 旁系亲属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